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市委“6+1”以及“重特大项目攻坚年”要求,紧盯“433”优势特色产业,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全面提升科技工作成效,科技工作显示度稳步提高。
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引领支撑作用。一季度以来,我市举办各县区巡回式宣讲培训,以“市科技改革20条意见”为基础,深入宣传高企申报工作,引导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提升高新产值总量。全市累计培训企业1000余家,300家科技型企业被列为今年高企重点培育对象。开展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制度,挂钩企业上门辅导,筛选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主动与企业对接,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组织召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工作推进会,各县区、园区科技局分管领导及职能科室负责人参会,进一步调动全市科技型企业参与高企培育申报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入“大数据”平台,建立高企培育“预诊断系统”和“智能申报系统”,提升高企培育水平和高企申报通过率。
围绕重特大项目,发挥科技特色优质服务。根据全市建立重特大项目帮办服务项目长制有关文件要求,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需求征集、一次实地走访、一次会商交流、一次政策宣讲,对8吋CIS晶圆生产项目、西游记文化体验园、市科技馆、淮安区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等4个重特大项目开展优质服务。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协助德淮半导体、时代芯存两家企业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
围绕创新要素聚集,增强园区创新发展内涵。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向重点创新园区、重点产业倾斜。明确2019年度市级项目重点支持领域为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对象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区、苏淮高新区等科技创新集聚区。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围绕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广泛开展“市科技改革20条意见”宣传解读活动,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导向,科学规划发展。策应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发挥“科技助企”服务品牌优势,开展台资企业创新促进行动,面向台资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专题宣讲,助力提升台资企业质态。推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进度,降低企业研发投入成本。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孵化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起草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绩效考评实施办法,推动联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