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淮安 > 文字新闻
重特大项目攻坚背后的“涟水密码”
发布时间:2023-10-11  来源:涟水县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

  涟水作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板块,“十四五”以来,累计新招引、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62个、190个、133个。尤其是去年以来,捷泰新能源、巨石玻纤新材料两个百亿级项目相继落地,刷新了重特大项目攻坚的“涟水速度”,连续两年获评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优秀县区,今年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以总分第一成绩夺得“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季度优秀县区”流动红旗。得益于项目拉动和资本注入,涟水的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地区生产总值三年连跨三个百亿台阶,荣获全省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离“全国百强县”目标越来越近。昔日省级贫困县,如今何以接连拿下“大块头”项目、形成项目引建“突破突围”之势?近日,我们赴涟水开展专题调研,探寻重特大项目攻坚背后的“涟水密码”,以期为全市面上提供参考借鉴。

  近年来,涟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第一抓手,发扬“四敢”精神,以“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锐气大抓项目、多引项目、快建项目,推动重特大项目建设全面迈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树立鲜明导向,造浓攻坚氛围。聚焦项目建设立导向、引方向,推动党员干部“三句话不离项目”,积极投身项目攻坚突破。树立工作导向。连续多年围绕重特大项目建设召开“新春第一会”,旗帜鲜明发出“招商引资就是一号工程”“项目建设就是头版头条”的动员令。持续实施招商引资“1211”工程,全面开展招商引资突破、项目建设提效等“六大行动”,推动全县上下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强化考核导向。将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考核主要内容,分值占比提高到40%,无开竣工实绩的不得评为第一等次。建立健全全过程督查、全环节跟进、全周期问效的“三全”考核机制,定期开展项目观摩拉练,评选“红旗单位(项目)”“蜗牛单位(项目)”,促进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突出用人导向。出台项目建设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实施办法,在干部选任、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2022年以来,新提拔的60名干部和年度考核优秀的754名干部中,项目实绩明显的占比分别超过70%和75%,“凭项目用干部”已成为涟水选人用人的一条“硬杠杠”。

  坚持链端发力,明晰攻坚方向。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做足“三链文章”,推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发展局面。补强产业链。围绕主导产业广泛排查掌握上下游的重点企业、产品流程中重点项目,瞄准缺失环节和短板弱项绘制招商图谱、梳理企业清单,精准开展靶向招商,定向招引更多“建链、补链、强链”项目。2022年新签约工业项目中,四大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70%、同比增长15%。融合供应链。立足产业优势,以链主企业为龙头,搭建供需“直通车”,完善产业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如以今世缘为龙头,先后引进酒糟饲料化综合利用、数字化智能包装等一批配套项目,形成了涵盖酒类包装、酒糟处理、生物能源等酿酒产业供应链。攀登价值链。锁定国企央企以及国内500强、行业100强龙头企业,编制“高价值项目库”,研判外溢可能性,主动对接“攀高枝”。如引进的巨石玻纤新材料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生产工艺最先进、产品种类最多的高性能玻纤生产基地和全球玻纤行业首个零碳制造基地。

  集结强将精兵,配强攻坚力量。坚持“项目攻坚没有局外人”,压实各方责任,优选先锋能手,重兵集结、尽锐出战项目建设“主战场”。用好县级领导“领头雁”。县级领导领衔成立6个专业招商协作组和3个县级招商专班,建立挂钩联系重大招商线索机制,完善签约落地项目县级项目长制度,高位推进项目攻坚工作。尤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重特大项目洽谈推进,对捷泰、巨石等百亿项目落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建强镇街(园区)部门“主力军”。镇街(园区)部门主要负责人把招商引资、帮办服务作为主责主业紧抓不放。今年上半年,17个镇街(园区)主要负责人累计外出招商1501天、3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521天,累计拜访2361家企业,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2个、协议总投资额260.4亿元。打造招商专班“攻坚队”。优化调整6个区域招商局,组建长三角、大湾区2支专职招商队、经济开发区专业招商队以及16个镇街招商小分队,选调想干事、能吃苦、懂产业、会谈判的干部充实招商队伍,推动实现招商引资专业性更强、科学性更高、成功率更大。

  聚焦关键环节,形成攻坚态势。围绕落地、竣工、达效三个关键环节,推动以最快速度从协议转化为项目,从项目转化为效益。落地开工立足于“早”。在谈项目明确推进任务清单,逐一细化具体事项,实时跟进督查,确保线索快转化、协议快落地。如在捷泰项目推进过程中,组建开工倒计时工作专班,制定5大类42项任务清单,每日通报进展、布置次日安排,仅用8天完成225户居民搬迁、48天完成879亩土地挂牌,实现51天开工、151天一期首线出片。竣工投产着眼于“快”。按季编排已签约项目攻坚清单、按月梳理问题清单、逐周督查项目进度,形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闭环工作体系。定期安排先进单位介绍经验、落后单位公开表态,全面增强“学”的主动、激发“赶”的动力。达产达效致力于“实”。在建项目以投产达效为目标,实行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定期走访,主动问需,统筹做好要素保障。按照投资强度、建设标准、预期产能“三到位”要求,完善后续配套环节,过细做好设备进场调试、招工培训等工作,确保项目快生产快达效,形成新的增长点。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年来,涟水对照“全国一流、全省领先”定位,对标“四最”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持续打造“涟快办”营商服务品牌,为企业扎根、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土壤。

  完善惠企政策,让企业“获利多多”。精准落实和出台一系列推动经济稳健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提振企业信心注入了“强心针”。一方面彰显政策系统性。立足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求,先后出台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0条意见、“营商环境10条”服务承诺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通过针对性举措,把助企纾困落到实处,着力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以系统全面的政策助力,增强市场主体发展预期。另一方面增强政策执行力。组织财政、税务、工信、商务等部门面向企业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提升政策服务精细度,在全市首家上线运行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平台,起底归集涉企类财政奖补政策,全部上线奖补平台、统一扎口管理,方便各类主体随时随地搜索查询,确保惠企政策“应知尽享”“直达快享”;截至6月底,累计上线惠企惠民事项56个,发放奖补资金7.81亿元。缩短政策落实周期,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延时服务、一网通办等制度,以精准、高效、便捷、主动的服务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

  压减审批事项,让企业“轻装上阵”。深度查找政务服务流程不优、运转不畅、材料繁琐等问题,推动政务事项办理“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最大限度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优流程。针对招引新建、技改扩能、租用厂房、购置厂房等不同类型的重特大项目,推行项目建设“并联审”“容缺审”“模拟审”,“一企一策”简化审批流程,全程督办催办审批环节,确保审批流程得到有效简化。减环节。改变过去“一人负责一个环节”的审批模式,将事项受理、审核、审批、发证4个环节合并为1个环节,由窗口审批人员独立完成,简单事项实现“秒批”。与改革前相比,企业办事跑动次数大幅减少,各审批环节可实现“零跑腿”。缩时限。明确项目研判、地块确认、投资协议签订、银行开户等40余个项目服务事项的完成时限,让客商用最短的时间办最多的事。在全市率先设立县级图审中心,实行急件快审、大项目先审,规划方案审批平均用时3天,出具施工图初审意见平均用时5.5天、办结平均用时13.7天,努力把企业时间成本控制到更少。

  改进帮办服务,让企业“乐享其成”。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推行全程化代办、正负面清单、智能化管理,推进重大项目加快落地转化。明确“全流程”服务标准。出台项目代办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凡正式签约项目及时纳入代办服务,按照片区和条块分工到人、专人专办、一包到底。创新“12345”代办工作法,重塑“红色代办”服务办事流程,让办事速度更快、企业感受更暖。制定“清单化”服务内容。针对拿地、审批、施工、投产4个阶段制定正负面清单,明确细化服务内容。其中,正面清单包含租赁厂房项目12个事项26个节点、购置厂房项目16个事项23个节点、技改扩能项目19个事项32个节点、拿地新建项目43个事项98个节点,覆盖全生命建设周期。创新“智能化”服务方式。开发“涟快办”项目管家App智慧平台,设置“云跟进”“云提醒”等云服务场景,对项目办理情况随时可记录、可查询、可服务、可督查。尤其针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敷衍、久拖不决等问题,利用管家系统可实时发出提办预警,及时提醒相关责任单位主动超前服务、并联服务,形成帮办合力。

  夯实平台支撑,让企业“落地生根”。聚焦申创国家级经开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空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一区三园”融合发展,为重特大项目落户提供更大平台。深化改革激活力。经济开发区围绕去行政化改革,将原有机构精简为“一办一部五局”,推行全员聘用上岗、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完善“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设立产业招商公司,形成了80%以上人员驻点招商、80%以上精力投身招商的工作格局。突出重点增效力。将土地、资金、用能等资源要素向重特大项目集聚。开展闲置低效资产清理盘活,对僵尸企业、闲置厂房和落后产能实施关停退转。完成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11宗、面积638.07亩,盘活闲置工业用地104.81亩,出租闲置工业厂房2.36万平方米、提升低效工业厂房5.17万平方米、清退低效工业厂房1.45万平方米。融合发展强实力。由经济开发区统一管理各园区平台,实现80%以上工业项目落户“一区三园”。随着捷泰新能源、巨石玻纤新材料、今世缘南厂区技改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初步形成“三个园区平台载体、三大百亿项目支撑”的发展格局,平台整体效益、综合承载力实现大幅提升。

  涟水通过扎实推动重特大项目建设,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市上下践行“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的生动缩影,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化重特大项目攻坚提供了有益启示。

  深化重特大项目攻坚,必须凝聚“上下同欲、置身事内”的思想共识。重特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涟水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经济、抓产业、抓项目、抓发展上来,凝聚了强大合力。这就启示我们,要毫不动摇把重特大项目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加快理念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完善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拉练等机制,持续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做好“增量带动、存量提升”两篇文章。要突出大统筹,树牢“一盘棋”理念,强化全市域协同,在市县贯通、部门联动中推动重特大项目同频谋划、合力推进。

  深化重特大项目攻坚,必须探索“全链条构建、集群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产业链强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发展动力足。涟水突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项目招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初步形成集群集聚、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就启示我们,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强攻制造业的定力,以培育壮大“7+3”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不断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形成更多百亿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上市企业,尽快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零”的突破。要全力抢抓“新三样”产业技术迭代新风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围绕全市发展重点,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园区定位和分工,谋划产业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

  深化重特大项目攻坚,必须落实“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工作要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是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是赢得区域竞争的关键一招,是回应企业群众期盼的迫切需要,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涟水紧盯企业所需、市场所盼,持续擦亮“涟快办”营商服务金字招牌,全面助推项目攻坚快突破、见成效。这就启示我们,要深化“四最”营商环境建设,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在共性基础上加强个性化探索。要健全完善政策直达服务机制,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少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让政策真正发挥服务发展的作用。要用好党政亲商会等平台载体,认真落实挂钩服务企业机制,精准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

  深化重特大项目攻坚,必须锻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能力作风。项目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关键靠昂扬的斗志和过硬的作风。涟水把抓产业、抓项目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作风效能的“试金石”,引导党员干部以敢闯敢干、争先创优的精神状态投入招商引资、帮办服务一线。这就启示我们,要进一步锤炼过硬作风,切实以抓好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动能。要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强化党员干部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和实践历练,加快培养锻造一批经济、产业、招商、金融等方面的行家里手。要进一步树牢鲜明导向,大力选用有担当、有能力、有贡献的经济一线干部,让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用心者暖心。

上一条:灌云县司法局:送法进企业 共话营商促发展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