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苏州 > 文字新闻
一盘“改革棋”释放企业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9-05-27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

  在苏州工业园区东部,有一块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地。它集合了智能制造、商贸物流、健康医疗、高科技和高端机械设备5大产业集群,拥有全国唯一集综保区、贸易多元化试点、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三个功能为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它,就是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阵地之一,近年来,高贸区依托园区综保区不断推动业务革新,推出了陆空联运模式、“区港联动”、外汇监测服务系统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并率先开展贸易多元化业务和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为园区开放创新创造了许多“第一”和“唯一”。

  当前,园区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辖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高贸区主动创新监管模式,通过政策先行先试和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等一系列举措,用改革创新的“组合拳”为企业降本增效,释放企业发展的新活力;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为苏州乃至江苏外向型经济实现新突破贡献力量。

  创新监管助力降本增效:保税研发检测服务创下两个全国首单

  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耗损无法避免。尤其是一些进口原料,如果按照普通进出口加工模式,需要正常征收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但以研发为目的的话,耗用的料件则无须缴纳税款。举例来说,进口了100份原材料进行研发,实际可能只有一个获得成功,甚至全部失败。按照以往的模式,这100份原材料都要交税,但随着保税研发业务的开展,耗用的料件无须再缴纳税款,这会为企业大大减少成本。

  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公司,碧迪集团在园区布局了新产品开发设计、全球创新产品本地注册、生产等多项业务,并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今年1月,碧迪快速诊断产品(苏州)有限公司的一批偏硅酸钠原材料,就以保税研发货物的形式进口到企业。这意味着企业之后不用对这批原材料进行核销和补税。“仅这一批产品,差不多可以节省几十万元。”公司物料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园区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作为转型创新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贸区,持续推动辖区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和监管创新,以园区综保区改革创新为依托,拓展了一批新业务。   早在去年6月,高贸区就启动相关课题研究,提出了保税研发、检测等创新举措建议。今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21条助推综保区优化升级的创新举措,明确允许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检测、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

  自身想法与国家顶层设计不谋而合,意味着高贸区各项准备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国家新政出台后,我们第一时间会同园区海关研究制定推荐方案,分类别、分层次展开政策宣讲会,把政策送进企业。”园区综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久前,百得(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批电钻,也以保税检测货物的形式进口,减免了不少税收。

  保税研发、保税检测两个全国首单业务的顺利落地,为辖区企业创新转型增添了新动力。最近,在高贸区的推动下,舒尔电子、史赛克医疗等10余家企业也在积极谋划开展保税研发和检测等新业务。

  先行先试激活新产能:26家一般纳税人试点企业累计退(免)税超15亿元

  位于园区综保区的太极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保税来料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过去,太极半导体从国外进口半导体晶圆,封装成集成电路后再保税出口到国外去。这两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发展,太极半导体也随之调整市场策略,致力于开发国内客户。但由于公司地处综保区,“境内关外”的特殊定位,让企业难以大规模扩展以人民币为交易货币的国内业务。

  去年,在高贸区的帮助下,太极半导体启动委内加工业务,即可以接受区外企业委托的部分工序代加工,释放剩余产能。公司总经理张光明说,截至今年5月,公司已接到了国内6家企业的委内加工订单。“大略估算,委内加工订单今年有望给公司带来超过700万元的收入。”张光明说。

  开展委内加工业务,助推企业释放产能,只是高贸区众多创新做法中的一个案例。通过政策先行先试给企业发展打开一扇窗,就相当于给它们未来的腾飞装上了翅膀。深深了解这一点的高贸区,抢抓综保区高质量发展、服务贸易试点、复制自贸区经验等政策叠加机遇,加快建设以“保税+服务”为特色的专业化自由贸易园区。

  2016年11月,园区综保区成为首批开展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纳入试点的企业可以通过进项税抵扣等政策减轻负担。同时,可以打开内销渠道,更高效地配置产能,降低运营成本。截至2018年底,高贸区内正式实施这一试点的企业有26家。辖区累计为这26家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超15亿元,企业累计销售超180亿元。

  充分发挥园区中新合作、开放创新和产业基础优势,高贸区大力拓展综保区改革发展新空间。借助中新合作平台,高贸区一方面通过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向上争取政策和改革举措的先行先试;另一方面,用足现有政策,深挖企业潜力,进一步扩大政策享受面,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此外,还大力吸引涉及融资租赁、轻奢品贸易等产业的一批新项目加快落地,积极引进生物医药企业入区开展保税研发,持续提升辖区产业能级。

  服务国家战略:牵手东航打造上海—苏州空运直通港

  今年1月下旬,一辆载有苏州矽品科技有限公司空运货物的卡车航班连夜驶入普洛斯A3冷库。与以往的进口货物相比,这批货物从下飞机到进厂,节省了大约6小时,物流成本也减少了约20%。“这是因为高贸区联手东方航空,探索性地试运营了东航物流—苏州空运直通港物流模式。”高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这一模式,航班落地后,货物可直接在机场完成理货和舱单确认。报关放行后,可立即通过卡车转运至苏州城市货站进行分拨,省去了原先要经过上海货代监管仓库这一环节。

  据统计,2018年园区累计报关量达139万份,其中约79%从上海空港进出口。以往空运到苏州的进口货物,在上海落地后会先运到东航的仓库,由东航完成理货和总舱单上传。然后,货物进入上海二级货代仓库,由二级货代完成分舱单上报,再通过卡车运送到苏州。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区域大交通、大通关体系,促进交通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正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贸区正致力于提升园区贸易便利化水平。采用空运直通港模式,可省去来回装卸货的麻烦,二级货代的相关费用也会省去。对此,高贸区主动加强与东航的沟通协调,通过平台建设、载体互联和系统互通,探索试运行了上海—苏州空运直通港模式,不仅为苏州及周边企业提供了价格更低、效率更高的物流模式,也有利于加强园区与上海机场之间产业与功能的无缝对接。

  除空运外,高贸区还在水运上做起了文章。去年12月11日,苏州园区港开港,打通了园区与上海港口间的水上运输体系,构建起园区至上海港的内外贸双航线。由于园区港不具备口岸功能,已开通的3条水运航线只是为企业多提供了一种运输方式,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办理通关查验放行环节仍在一线口岸办理。“园区外资企业众多,海运进出口额大,如果园区港能够增设水路口岸功能,实现‘水水中转’,即货物以内河水路支线运输方式与一线口岸港实现互通,让海关、海事直接进驻园区港履行监管职能,园区的贸易便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园区每年海运进出口量约50万标箱,以园区至上海港陆路运输改成园区港水上运输计算,每个标箱可节约物流成本约200元;园区港达产后,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5000万元,同时节省燃油总量约696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46万吨。此外,园区港预计还能辐射吴中、吴江两地约10万TEU箱量。“一旦增设水路口岸功能后,不光园区外向型企业能有效降低运输和通关成本,周边的相关企业也能更好地接受上海的辐射带动,加快转型升级。”

上一条:王庆华率党政代表团赴印江交流对接扶贫协作工作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