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化工行业 > 文字新闻
2023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全体大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3-09-25  来源:中国网  

  9月22日,2023(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全体大会在宁波召开。此次大会以“驾驭不确定性 共促绿色复苏”为主题,大会联手省市政府、国际知名咨询机构,邀请全球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石化行业实现绿色复苏的策略和路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表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石油和化工行业也遭遇到了严峻挑战。但经济复苏是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链完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针对性政策不断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李云鹏表示,近几个月来,石化行业加快恢复,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逐步改善。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前8个月主要指标数据,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高于平均增速10.3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从项目建设和投产情况看,二季度基础化工行业在建工程为3331亿元,同比增长39%,上半年化学品制造领域投资额同比增长13.9%,高于全国工业投资额增速5个百分点。

  李云鹏表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作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将一如既往行稳肩负的责任,认真践行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店小二”精神。我们将聚焦行业需求,做好行业服务,促进行业绿色复苏,与政府、行业、会员企业共同答好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一是做好政策解读和沟通协调,研究提出切实解决行业痛点、反映企业诉求的政策建议,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二是提升行业标准化服务水平,吸收更具代表性的经营主体,参与行业标准化工作,努力满足市场发展、技术进步等方面对标准化的需求;三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服务政府和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合作;四是建设好行业智库服务平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智力服务;五是服务好行业的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联合会对会员单位的服务水平,推动国内外同行分享最佳实践,加强交流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二级巡视员张文明指出,石化行业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坚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推进,加强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行业应聚焦炼化一体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医用材料、业务战略材料等关键重点领域,为国家高水平科技政治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他还表示,石化行业应加快推动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碳排放的大户。行业应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这对实现“双碳”目标,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张文明强调,石化行业应深化合作开放。他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形成民企、外企、国企的良好态势。全行业要积极参与,共同构筑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施清宏指出,浙江省将全面实施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1+4”发展战略,即构建一条高质量、高质量绿色石化有机原料产业链,延伸促成4大优势细分领域,构建测试原料药加生物医药、乙烯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化学材料加集成电路,燃料化学纤维加现代纺织服装的系统联动产业生态。力争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万亿元,培育年产值超千亿的绿色石化工业园6个,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华伟指出,2022年宁波市的绿色石化产业产值达到了21亿元,地上石化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223亿,分别占到全市工业的21.0%和26.9%,拥有千亿级企业家与百亿级企业。宁波绿色石化集群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4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当前,宁波正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持续完善体系布局,加强拓展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推进石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喻宝才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引领行业绿色发展”为题发言。

  喻宝才表示,中国石化将全力提升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全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全力实施降碳技术攻关应用、加快拓展产业发展监管、加快推动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攻坚绿色低碳技术、加快减污降碳协同发展。

  韩国石化协会会长、LG 化学首席执行官辛学喆以“驾驭不确定,实现绿色复苏”为题发言。

  辛学喆分享了LG化学的发展情况。他表示,LG化学成功克服了疫情的挑战,建立了全球能源解决方案公司,并与其他公司共同投资90亿美元。在中国,LG化学展开了各种投资兴业,总投资金额达到了77亿美元。此外,LG化学还制定了碳中和行动路线图,并制定了数字化目标和有针对性的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卫胜以“强化合作,在不确定中走出一条确定的发展道路”为题发言。

  杨卫胜指出,石化行业发展面临三大不确定性,然而,中国石化行业高质量的发展趋势不会变,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将为亚洲石化产业结构优化带来机遇,新产业将催生新需求,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将为产业升级赋能。同时,中国石油在石化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产品结构为重点,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在量化和新材料领域,中国石油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润滑油基础原料升级换代、重大工业试验项目开设成功等。在新能源和绿色低碳领域,中国石油制定了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并在多个油田作业区加油站等进行成功实践。在前沿技术方面,中国石油重点布局页岩油气、新能源、新材料、伴生资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深地、油、气的勘探开发、深度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未来产业。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执行董事、顾问,日本化学工业协会会长·代表理事福田信夫以“环境友好型化学品化学工业的未来角色”为题发言。

  福田信夫表示,三菱化学将联合多方力量研究可持续发展,并发布量化研究模型,选择最佳成本方式实现净零排放。他还指出,石化行业依赖化石原料和能源,实现净零排放有三个基本策略:使用非化石原料、使用非化石能源、进行碳排放捕集。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霍健以“低碳环境下中国海油发展路径”为题发言。

  霍健介绍了中海油在低碳发展方面的工作。中海油在低碳发展方面做了四个工作:关注源头、关注过程、关注创新和关注文化。其中,中海油增加了天然气的细分,建设了三个海上陆上万亿级大气区;投资近百亿元在原来在渤海区域的海上油田,实现清洁替代;通过科技支撑双碳行动的方案,发展了化肥产业和海上风电;做了中国海水冷能发电;做了全场景低碳化的中海油方案,并让员工参与工作。

  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技术官薄睦乐以“穿越不确定性迷雾,加速迈向净零排放”为题发言。

  薄睦乐指出,巴斯夫将继续投资增长型市场,调整区域布局,并与中国石化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扩展项目,投资电池材料价值链,扩大在电池材料产能。巴斯夫还将与推动创新,追求可持续的未来,建立知识和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产品组合,增强产品的可持续性。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创始人&院长褚健以“实现智能工厂的可能路径”为题发言。

  褚健介绍了智能工厂的实现路径,包括数字化技术和工业软件的应用,以及构建基于自动化、数字化的智能工厂。同时,他介绍了通过自动化设备和工艺的综合利用,让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阐述了利用数据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生产过程的重要性。

  终止塑料废弃物联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克杜尔表示,终结塑料废弃物联盟的成立与开展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旨在解决塑料垃圾和废料回收问题,实现循环经济。联盟已经在中国和泰国展开工作,包括智能垃圾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全球层面,联盟已着手开展终结塑料污染重要条约的推进,中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愿大家共同利用智慧和力量,为塑料废物处理和污染治理作出贡献。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围绕话题展开演讲。她指出,石化行业发展必须在世界发展大势之下,重大倡议为解决世界的四大赤字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以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民心相通为重要内容的建设。其次,中国在建设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成果,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交通互联互通能使世界76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摆脱相对贫困。中国的最大公约数是和平、发展、绿色和互联互通,其中互联互通是最重要的。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华强森指出,全球化没有结束,而是在发生变化。没有一个地方,一个区域,一个国家能做到自给自足,全球经济就是全球的经济。产品和产地的集中化是当下的现实,企业需要在战略中考虑这一因素,如何通过集中化获益,如何防范风险。世界已经从“距离消失”和“大分工”转向新兴市场的出现和更多真实的国际地缘政治的限制,化公为私和有志于成为跨国公司的公司,将因各自应对全球变化和继续参与全球流动的能力,而出现差异,

  “用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说,若不团结一致,必然分崩离析,我们必须致力于保护全球流动,我衷心祝愿你们作为一家跨国公司,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华强森说。

上一条:进击的深大,领跑的科研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