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
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中,昆山被列为江苏10个大型城市之一,也是省内唯一入选的县级市。面对超百万市场主体和超百万户籍人口、近180万流动人口,长期以来,昆山面临“小马拉大车”“超大型社区”等治理难题。
于困局中开新局,在探路中劈新路。昆山着力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率作用,系统推进基层治理“根系工程”,创新实施“红管先锋”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深入推进党建、治理、服务三网融合,实现资源力量由散到聚、物业管理由粗到精、多元共治由弱到强的新飞跃,着力打造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昆山样板”。
基层党组织处于社会治理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是多元主体系统联动、协同配合的“中枢神经”。强化基层党建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应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以及错综复杂的治理矛盾的关键之举。
昆山秉持“规模适度、便于管理、利于自治”的理念,统筹考量历史地貌、地域面积、辖区单位分布等要素,以调整拆分、设立工作站、合并优化等不同形式,稳步推进户数5000户以上、常住人口1.5万到2万之间的社区规模调整优化,不断缩小各基层党组织服务半径,实现党建资源聚焦,扩大精准服务覆盖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昆山创新深化村(社区)书记“县乡共管”,实施基层典型示范培塑“2030”计划,小班制、高频次举办先锋训练营,定期开展“昆玉头雁·书记开讲”等品牌活动,配优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同时,深入实施基层治理“根系工程”,全面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居民小组(楼栋)党小组—党员群众”的组织体系,配齐配强“海棠先锋”队伍9153人,与网格员和楼道长、居民小组长相结合,常态化开展“四进四排查”入户走访,让党建触角一往而“深”。
贞丰里社区地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古镇核心区,是一个典型的景区型社区。社区党组织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原点,腾挪古镇有限空间,整合利用绿地空间、物业用房,布设社工之家兼老书记工作室、党建口袋公园等,打造5分钟“水乡红巷”党建圈,并形成“党组织+网格长(挂钩人员)+党小组+先锋网格员+物业+志愿者”的“泽国先锋”根系网,让古镇处处飘扬“党建红”,使居民、商户和游客真正感受到社区的整洁、温度。
针对昆山大型企业多、企业集宿区多、集宿区外来人口多的现状,昆山市委组织部细化16条重点举措,坚持“一区一案”“一企一策”,加快推进首批24家集宿区示范点改造提升,试点成立苏州市首个集宿区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巴城镇梧桐社区党支部和梧桐社区居委会,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党务工作者应派尽派、党群服务应享尽享,推行“入城入户入住入职入学”全过程服务,让集宿区员工与居民同权,使员工成为真正的居民。
同时,昆山创新推进党员先锋“十带头”实践,实施流动党员“昆玉暖心”、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暖心聚“新”行动,建成楼宇“小哥·享趣”驿站、商圈“红黄蓝驿站”、好孩子生态馆“网红主播”驿站等30个枢纽型示范阵地,以暖心服务彰显城市温度,汇聚最大红色“向心力”。
合力共治,协同善治。党建要更加精准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需转变政府的一元角色与主导职能,构建多主体共同协商、合作治理、群策群力的规则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作为基层“大脑”,党组织既要“一锤定音”,更要“一呼百应”。昆山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切入点”,建强社区“大党委”220个,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成立网格党组织1846个,推动“网格员+警务员+消防协管员+物管员”四员联动进网格全覆盖,同步建立完善党建引领“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着力探索党委领导下多元主体基层社会合作治理的“善治”路径。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昆山全面深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资源、信息、服务沿着组织体系这条“主干道”向末梢传导,积极推动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各级基层党组织常态长效联动,加大数字民生智慧平台开发力度,真正将“千条线”纳入“一张网”,加快实现资源共享、大事共商、实事共办、难题共解。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关键在于承认和疏导多元利益诉求。昆山市委组织部大力推广“行动支部”工作法,持续深化党员先锋“十带头”实践,聚焦群众多层次需求,实施党员“亮身份比奉献树形象”等行动,上线“党员向居住地报到”小程序,推动4.4万名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向居住地报到。
在基层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昆山开发区各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三方联动,退休党员、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参与,形成“1+3+N”社会治理新格局,建成“红管先锋”建设小区70余个。同时,深入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模式,社区协助推进物业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大力吸纳退休老党员、志愿者等加入社区队伍,参与“红色物业”管理,联合打造集制度规范、服务集成、议事协商、邻里互助于一体的“红管驿站”,集聚红色发展澎湃动能。
在此基础上,昆山鼓励倡导符合条件的党员、公职人员、退休干部等竞选业委会委员,创设“民生会客厅”“圆桌会议”等党群议事机制,遴选法律明白人1700余名,引导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多元主体互商共促,以项目攻坚的形式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垃圾分类点位布设等一批沉积难题,不断消解基层社会治理“合作行动困境”,着力弥合因基层社会治理“条块分割”造成的“碎片化”。
新时代的社区,是面向全龄人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成效怎样,要看居民群众的参与度、感受度如何。
“我们既是社区的主人翁,也是党组织的好助手,一体同心,家园才更美。”在昆山市陆家镇邹家角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江玉琴的指导下,启发广场小区骨干志愿者、30多岁的“全职妈妈”王芬琴参加了国学证书考试,还考取了社工证,在养育好孩子的同时,努力帮助更多的社区居民和孩子。
几年前,启发广场小区因为外来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居民间争吵不和等问题时有发生。为此,邹家角社区党委决定在启发广场小区建立“海棠花红”党群服务点,将党建阵地作为“黏合剂”,畅通群众意见反映渠道。平日里,许多居民喜欢到“海棠花红”党群服务点坐坐,观念也逐渐转变,从投诉抱怨变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了新气象。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昆山创新党群服务供给,紧扣“民心”这个最大“齿轮”,发挥全市1100余个“海棠花红”党群服务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党旗飘扬在一线·党群服务先锋行”活动,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在农村,昆山累计下派“第一书记”93名,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美美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在社区,持续推进“红管先锋”引领基层治理,引入互联网技术,创新工作理念、载体与职能,完善发展运行方式,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升级发布党建助企惠民政策3.0版,组建平安法治、民生幸福等5个机关服务党建联盟,成立100支党群服务先锋队,“菜单式”下沉入驻、链接惠民项目,累计开展服务1600余次、惠及群众超28万人次,从细小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昆山市级财政还每年投入5500余万元,落实每个社区30万元左右的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经费,投入社会公益服务资金超1.2亿元,通过公益创投、招投标等方式资助服务项目400余个,进一步“补空位”“填盲区”,深入推动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建设,促进居民融合、强化居民自治,携手共建美丽宜居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