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浦东新区 > 文字新闻
浦东工伤职工有了“解忧杂货铺”
发布时间:2023-09-19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首创“1+4+N”调解体系

  首创“1+4+N”调解体系,是新区人社部门的破题之道。“1”是指成立一间工伤职工的“解忧杂货铺”,培养一支专业的调解员队伍,形成一本“判案宝典”;“4”是将渗透式调解服务融入受理、调查、认定、行政复议诉讼“4个环节”;“N”是构建“工伤+”N方联动机制,加强同各类工伤疑难纠纷涉及部门的协同联动。

  “解忧杂货铺”正式上线后,调解员们分成了受理调解、认定调解和复议诉讼调解三个工作组,化身成“老娘舅”,用“法理”疏导心结、用“情理”化解干戈,最大限度减轻维权成本。他们也会定期前往新区司法局交流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能力,理清调解脉络,只为更好地服务工伤职工。

  同时,《浦东新区工伤纠纷调解案例指引》一书应运而生,共收集了25个典型案例,聚焦历年来代表性工伤案件的争议焦点、处理结果、法条链接等内容。小小一本“判案宝典”,在工作室的调解中起到了“大大”的说服作用。

  沟通调解无处不在

  本着能调解尽量调解的原则,新区人社局的“解忧杂货铺”特意制定了一张工作指引及流程图,将“调解前置”融入受理、调查、认定、复议诉讼等4个环节,形成调解清单,最大限度地提供全过程渗透式调解服务。

  “调和的工作多做一点,调解的话多说一点,虽然过程中累点、繁琐一点,但是只要你诚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讲最真的话、说最真的理、出最优的方案,说不定就会避免一起不必要的纷争。”调解员艾康说。

  近日,从云南来沪务工的姚女士在单位操作机器时,不慎受伤,造成手指骨折。用人单位不愿为其申报工伤,仅提出支付一笔补偿款了事。由于姚女士在上海举目无亲,遂向新区检察院申请援助。

  通过“工伤+司法”联动机制,浦东新区检察院联系到了工作室,告知了姚女士的情况。工作室立即联系用人单位并详细解释了相关政策,让单位明白了申报工伤不仅对劳动者有益,也能最大限度保障单位的合法权益。

  最终,用人单位打消了顾虑,同意为姚女士依法申报了工伤。8月,姚女士顺利从工伤保险基金获得了补偿款。为此,她还专程前往工作室向调解员表示感谢,并送上了锦旗。

  让人社服务暖人心

  今年6月,某建筑劳务公司接连发生了三起工伤事故。务工人员在工地受伤后,给工程部打电话询问赔偿事宜,接待人员总是闪烁其词,不愿正面回答。投奔无门的务工人员来到工作室寻求帮助,调解人员联系公司,可是公司项目负责人迟迟不愿露面,调解和调查工作进入了僵局。

  工作室立即启动“工伤+安监”联动机制,通过安监部门联系到总包公司负责人,最终经调解员的不懈努力,结合对工伤保险条例的耐心讲解及专业解答,三起案件均协商一致达成调解,受伤职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在日常调解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对调解工作不理解、情绪波动较大的工伤职工和企业。作为调解员,我不仅要把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掰开揉碎’,一点点向双方解释清楚,还要有耐心、有共情能力,让双方都相信我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矛盾纠纷。每一起纠纷顺利处理完毕,都让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动力与激情。”调解员许毅鸣说。

  新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进一步指导工伤高发企业,落实专人对接,开展普法宣传,切实提高企业及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源头化解工伤纠纷,让人社服务温暖人心。

上一条:李卿楹:信念如磐,三尺讲台诠释爱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