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市实施对接服务上海“55580”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七大举措,推动对接服务上海工作,全力打造接轨上海示范区。据市对接办介绍,七大举措分别为政府层面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合作对接、平台载体对接、科技人才对接、社会事业对接和城市形象宣传对接。
健全官方交流互动机制
我市将加强与上海有关政府和部门、重要平台、重要人士、重大企业(项目)合作对接。加强战略合作,建立上海专家智库、重要人士联络网和微信公众号。与黄浦区建立经济合作关系,与闵行区缔结友好城区,与徐汇区、宝山区建立友好关系,开展全方位合作,建立健全双方高层定期交流互动机制,每年每区不少于2次。实施选派干部到沪挂职培训四年计划,全年选派不少于20名干部到上海产业平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挂职时间不少于3个月。
区镇加强与上海镇街开发园区深度对接。每个区镇至少联系1个上海镇街、开发园区等主体,开展深度对接合作,相互交流不少于2次。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已有海宝工业园、复旦复华高新园、复旦科技园的开发建设,与黄浦区金外滩集团开展全面合作,积极推动浦海合作园区签约、落地。新开工上海引进总投资2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大力推进海门工业园区与宝山城市工业园区、海门港新区与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临江新区与张江高新区、海门高新区与闵行莘庄工业园区、三厂工业园区与浦东南汇工业园区的合作,力争有合作共建园区项目签约和落地。
研究和推进崇海通道
我市与上海和省交通厅建立对接交流机制,重新启动崇海通道的研究和推进工作。积极争取北沿江高铁经停海门。积极争取开通与上海城际快线和增开开往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的直达班线,构建与上海无缝对接的客运体系。全面推行“江苏交通一卡通”工程。切实做好沿江快速化通道、海启高速及海门港互通、G228三星段、G345东段、叠港公路南段、出城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做好宁启铁路建设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宁启铁路海门客货站建设。
引进超10亿项目10个
我市加强与在沪海门籍人士、重要客商和有关部门的日常联系,加强与上海科技平台、科研院校和招商招才机制的合作,拜访上海大型企业不少于10家。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合作,开展海门承接在沪企业优质外迁项目的课题研究,提高承接上海优质项目的精准性和成功率。加强在沪驻点招商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全年从上海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7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邀请在沪客商来海开展考察交流不少于200人次。新建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1万亩,农产品在沪销售30亿元以上,在沪新增农产品直销门店2个,新建直面上海市民休闲农业园区2-3个,农业项目吸引沪资投入超过5亿元。加大在沪海门旅游宣传,与上海旅游机构建立合作,全年吸引上海游客130万人次。加强金融对接合作,差异化引进上海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办事处,招引上海知名私募基金或股权投资机构来海设立分支机构2支以上。
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加强与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对接,全年新增与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载体1~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积极推动骨干企业与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协作联系。在上海举办“海智杯”创业大赛,力争从上海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0名。区镇按照“一区镇一高校,一平台一特色产业”的要求,逐步与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
医疗教育文化与上海深度对接
推进与上海瑞慈医疗集团合作,深化市人民医院与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合作,市中医院与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合作,选派不少于40名医护人员到上海学习交流培训,完成与上海医疗新合作项目2个,积极争取与上海知名医院合作办医或全面托管。逐步扩大我市医保卡与上海医院刷卡结算的范围。
深化与静安区教育学院战略合作,选派不少于200名教育部门干部和教师到上海参加交流培训,推动两地学校结成联盟2家以上,积极争取上海名校来海办分校或合作办学。积极推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海门分院与上海知名企业实现校企合作示范项目。
开展好沪海两地人文交流和民间交流,组织沈绣精品、麒麟红木、海门山歌等我市特色文化艺术赴上海展览和表演。
此外,加强与上海主流媒体合作。我市制定并组织实施城市形象宣传专项方案,善于利用新媒体开展精准营销,提高海门在上海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