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头走到村尾大约需要40分钟,想着画了地图后,如果发生自然灾害,马上就能用地图找到重点区域村民,及时进行人员转移。”日前,松阳县四都乡原庄河村党支部书记鲍景福告诉记者,如今在松阳,“民情地图”是基层干部人手必备的“法宝”,几乎人人都会看,会用。
2010年4月,第一张“民情地图”就诞生在四都乡。在全县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群众信息采集过程中,庄河村的党员干部在走村入户的同时,采集农户姓名、住房位置、电话号码等内容,用一个月时间画出了“民情地图”的原始版本。此后,松阳县在全县推广,最终形成包括“村情民情图”“产业发展图”“组织体系图”“重点人员图”“结对帮扶图”“防灾避险图”6张一套的“民情地图”绘制方案,全县401个行政村手绘2406张“民情地图”,并逐步升级为“电子地图”。最终,“民情地图”促服务的创新做法在全市173个乡镇(街道)2725个行政村全面推广。
十多年来,作为基层管理服务创新的重要载体,松阳县“民情地图”促服务取得较好成效,为政府决策、社会管理和群众办事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平台。其汇集的20多万群众基础信息,有效化解了基层干群关系存在的“叫不了名”“说不了话”“认不了路”“办不了事”等问题。同时,该项目还被编入全国党员学习培训教材《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先后荣获“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评选优秀奖”“浙江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大特色品牌”等20多项荣誉。
去年,松阳县迭代升级民情地图促服务数字化平台,打造民情地图掌上通应用系统,并于今年在西屏街道、象溪镇、斋坛乡、赤寿乡、三都乡等地先行先试,建立“一档三清单”民情走访录入体系,分类梳理形成“个体诉求、村社发展、重点关注”三张清单,持续深化“民情地图”促服务机制。
“打开手机就能找到对应村民的信息,做到了随身带、随时查、随时用,非常方便。”在西屏街道,参加基层工作不到3年的驻村干部何毅飞,借助“民情地图”掌上通,迅速梳理出某道路拓宽改造项目涉及延庆村110多户、60多亩土地的全面情况,并因症施策制定各户推进方案,大大提高了征迁签约率。
松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情地图”始终发挥着反映问题、提供信息、促进服务的重要作用,使一大批年轻干部迅速成长,形成“有效发现—快速研判—分类流转—限时处置—过程监督”的工作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