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刚投入试运营的古里镇铁琴铜剑楼知旅街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往游玩。经典的书香故事,热闹的旅游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文旅融合后的业态重生。铁琴铜剑楼是本市的一个老景点,由于优化了文旅供给,使之释放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命活力。
将知旅街区打造成江南历史街区的新样板,是全市推进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今年初,常熟文体旅机构融合迈出了新步伐,管理部门科学重组,运行职能安排有序,文体旅的深化改革,从理念走向行动,从顶层设计走向基层实践,顺应了文体旅行业高效能传播、高品质运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新春文化系列活动的安排开始,重视理念重塑和布局重组,挖掘行业资源和特色产品,理念引领,勇于突破,开始了融合共生的创新实践。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做载体,文旅融合放大了名城效应。常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悠久的吴文化传承、独特的古城格局以及遍布城乡的文物古迹,为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厚实根基。而要让江南名城的传统优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发挥,实现文体旅的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和服务融合,必须进行多领域、全方位的产品开发。今年的春节和“五一”假期,常熟景区景点活动和往年一样丰富多彩,但是立足行业融合,注重产品创新,旅游活动出现了一样中的不一样。文化场馆和旅游线路得到有机组合,博物馆、图书馆、翁同龢纪念馆等场馆游客盈门。历史名人的生平故事,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主题鲜明的体验参与,向广大游客生动讲述了锦绣江南崭新故事。
丰富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内涵催生了一系列古城文化游线路和研学游活动。近年来,本市推出了首批江南国学之塾等五大主题11条亲子研学游线路。依托世界常熟联合书院营地教育独特资源和传播作用,打造常熟国际文化传播亮点,利用修复的文庙,并依托仲雍、言子的名人效应,精心策划推出成人礼、开笔礼、启智礼等儒家传统文化礼仪参与项目和演出,一整套寓教于乐、游学相长、文旅融合的江南儒学研学游产品受到游客追捧。在这背后,是节庆方案的精心策划和认真组织,文旅体工作机构打破常规的功能磨合,服务人员热心周到的自觉行动。对主管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就是要在走向融合的道路上有所作为,要从“你是你,我是我”,经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继而转型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从而突出文旅融合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如果说,修复虞山城墙、修整曾园·赵园、方塔园等江南名园,启用常熟文庙,实施南门坛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等,为常熟旅游积蓄了宝贵资源,那么,立足于深化改革前提下的文旅融合共生,设计在顶层,落实在基层;改革突破的发力点,不仅在于办公室里的丰富想象,还需要生活体验化的细节安排,在规范制约与释放活力之间寻找平衡,在消极机械与敢想敢试之间做出选择。常熟文体旅的管理层,正在这方面积极努力。在探索文旅融合的进程中,沙家浜景区不断创新,把场馆讲解、游船体验等传统旅游方式同仪式、游戏、戏剧、竞赛、写生等形式结合起来,融合文化、历史、革命教育、生物、探秘、拓展等多个主题,推出了“沙家浜红绿新学堂”研学旅游项目;蒋巷生态农业和农村学校、佛教禅修、圣贤状元文化等形式的文旅融合,更是让一系列具有常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受到国内旅游权威媒体的持续关注。
非遗传承也成为新的亮点,扩充了文旅融合的内涵。本市专门将脉望馆辟为古琴艺术馆,并在拂水山庄开辟江南礼乐馆,发扬古琴文化;在景区点建设管理中用心保护和融入以“虞山画派”和“虞山印派”为代表的常熟书画 (篆刻)艺术元素,将优秀文化传承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在方塔、曾园·赵园、燕园、西城楼阁等一批古典园林的厅堂布置展示中使用大量常熟著名书画复制品、工艺品等文化创意产品,保护和维修历代虞山摩崖石刻,充分展示常熟文化创意特别是书画 (篆刻)艺术文化底蕴。据悉,在2019年中国旅游日期间,本市将突出“文旅融合美好生活”的主题,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学习体验线路图片展、第七届常熟状元文化节和常熟文体旅大集市等丰富多彩的文旅系列活动,同时启动常熟文体旅惠民活动和优惠措施,云集常熟的全国媒体采风同行,也将从常熟文旅融合等名城效应中,充分感受到现代江南名城文体旅融合发展,守正创新,大道于行的丰富表情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