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嘉兴 > 文字新闻
新:第一动力正澎湃
发布时间:2019-05-15  来源:中国平湖  发布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创新是第一动力,这对于今年73岁的凌士观来说深信不疑。这位军人出身的“技术员”,算是浙江嘉特保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元老。这家如今已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起步时只有一间平房、两台胶木机。那便是1973年的三八胶木厂。曾经的胶木厂跟现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中间的“魔法”就是创新。

  那些年的创新是实实在在接地气。“开拖拉机的跟着修拖拉机的。”现在仍担任嘉特技术顾问的凌士观是企业里在职时间最长的员工,他这么形容当初他们跟着嘉特第一任董事长邱兴龙风风火火搞技术的场景。

  凌士观记得,年轻时候的邱兴龙毕业于平湖中学,所学专业为汽车内燃机维修,是他们当中唯一一个了解机械五金的“技术员”。凌士观他们则是村里的“大老粗”,开拖拉机、干农活都不在话下,但技术是零基础。同在一家厂,这群开拖拉机的,就开始跟着修拖拉机的。这样的“跟”,跟出了“技术至上”的导向,技术创新从那时候起就融入到了这家村办企业的血脉里,成为立企之本。

  人们都想知道,嘉特保温是如何“热”起来的?1977年,上海保温瓶一厂主导的气压热水瓶面世,成为全国首个,当时共有3家村办企业想要竞争这款气压热水瓶出水系统的生产制造。如何脱颖而出?“我们一定要做得比别人更好,比人家更新。”凭着这股冲劲,凌士观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模具开发中,锯子锯、锉刀锉,虽然是手工开模但丝毫不敢马虎。三个月连续的日以继夜,模具完成开发,样品中标。这笔生意成了嘉特迈进保温瓶生产领域的领路人,也让他们更加坚信只有创新技术才能赢得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嘉特迎着改革东风用“新”起舞。而1988年,嘉特迎来了与上海保温瓶四厂的联营,产品生产从保温瓶配件转到了成品。凌士观对创新的透彻理解,还是从企业单独成立模具车间形成的。模具车间的诞生,正是担负着创新技术这样的使命。

  凌士观欣喜地发现,自己拿惯拖拉机手把、镰刀的双手也能熟练地使用锉刀、锯子,庄稼汉也能变成开模工。那时8人的模具车间,现在已是65人的技术研发部,其中有技术部、设计部、模具开发部,有20多人获得了各类技术职称,这是嘉特创新的“最强大脑”。再加上品管部、生产部等其他部门从事技术研发的,全嘉特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达到近200人,占公司员工的25%左右,每年平均有1800多万元用于研发投入,公司现拥有各类专利100多项,还先后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项,其中主体起草2项……说起创新,凌士观这位“老嘉特”总是如数家珍。

  凌士观和年轻一辈的技术人员深知,从模具工到模具车间再到技术研发部,技术创新已成为嘉特最鲜明的企业特征,这也是“金平湖”大地上所有企业的特征。像嘉特一样,平湖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55家,其中外资高企17家,尤其从2016年至今已新增高企99家,更是有“数字经济”引领未来。

  如今,“嘉特们”正在平湖优良的创新生态中逐浪追梦。

  这真是——科技投入是个宝,做强做大有依靠;转型升级谋发展,创新引领试比高。

上一条:第五十五期创新学堂 关注安全生产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