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今年以来,桐城市按照“水库、河流、圩口”三类防御重点,选取青草、范岗、金神、双港四个镇先行试点,在全市分批推进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
试点期间,4个试点镇全面完善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各村成立防汛抗旱小组,构建起上下贯通、政令畅通、高效协同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各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在79个村划分防汛责任网格,明确责任人,完善值班值守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一名包保责任人及其包保具体职责,金神镇还总结水旱灾害防御历史经验,针对辖区内重要圩口、河流和涵闸泵站设立了5个分指挥部,在分指挥部下再次细分区域,明确各段责任人,绘制防汛责任人一览表,做到责任网格全面覆盖、“重点部位、薄弱环节”重兵把守。
防汛期间,桐城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对各镇防汛防洪风险隐患点进行大梳理、大排查,逐一研判,明确风险等级和影响范围,制定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方案,绘制风险影响区域分布表、风险等级分类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整改清单,今年共排查治理风险隐患点8个,应急预案确定需转移人员13016人,做到隐患排查无遗漏、风险管控有方案。截至目前,桐城已完成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勘查设计、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危除险项目省级补助申报,全市4处在建水利工程全面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4个试点镇所辖村均设立了关联雨量站,完善了微信、短信、电话、广播等预警发布渠道,确保重要预警信息、工作指令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镇、村、网格防汛责任人。各村配备了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各镇、村明确了预警信息员,各镇明确了受威胁人员转移条件,建立了人员转移保障制度。各镇、村同步落实汛期日常巡查和应急巡查制度,建立重点部位“关停撤”机制。今年入汛以来,桐城已遭遇5轮强降雨,桐城市防指分别于5月27日和7月28日两次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共转移人口144户436人。
和试点镇一样,各镇(街道)分别组建50至120人的应急队伍,各村组建15至40人的应急队伍。各镇、村分别建立50至80平方米、15至38平方米的防汛物资仓库,按要求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各镇规划100至3000人的避灾安置中心,各村按安置人数不少于50人的要求规划村级避灾安置点。4个试点镇共规划7个避灾安置中心,可安置人员5900余人,79个村共规划了50个避灾安置点,可安置人员8000余人,有效保障了紧急情况下避险所需。结合水旱灾害防御历史经验,全市修订完善了镇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绘制暴雨洪涝风险图59张,细化应急保障。
桐城着力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今年以来,4个试点镇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技能培训475人次,防汛抗旱宣传投入人力约600人次,普及暴雨、洪涝灾害避险等知识,提高群众遇到自然灾害时“知避险、会避险、能避险”的能力,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桐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还邀请了专家来桐授课,围绕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镇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等内容培训防汛抗旱工作业务骨干,帮助各镇(街道)做好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