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昼极,长江之滨,在“江海交汇第一湾”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全国最大的有机硅特色产业链迎来了下游产品扩建项目,作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联合党委的龙头企业,陶氏化学(张家港基地)党委刚刚奠基的新生产线将进一步带动延伸全市有机硅“红色分子链”。
这是张家港市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补链延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些年来,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等8条重点产业链,张家港市探索实施产业链党建“红链先锋”工程,推动将组织堡垒建在链上、先锋力量聚在链上、发展资源融在链上,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向高端攀升的发展胜势。
步入沙钢集团金工车间,国内首套中厚板试样粗加工自动化项目生产线上的各种机械手臂左右穿梭,机器与机器之间默契配合、完美衔接。国内首个高端线材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首条商业化全自动出钢生产线……这些亮眼的成绩,得益于沙钢集团党委将战斗堡垒建到生产经营的前沿阵地,223个攻坚党小组设到车间班组,为生产、安全、研发等中心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一线动能。
张家港市横向建立主管部门、骨干企业、属地板块、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党组织开放共建的23个产业链党委,覆盖268家链上重点企业。纵向加强“产业链党委—企业党支部—车间党小组”建设,不断延伸党的组织体系触角,因地制宜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园区孵化等多种形式,新组建升格产业链上企业党组织65个。由牵头单位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党委书记,骨干企业或相关部门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轮值副书记,将产业链党建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挂钩党的建设考核,压实一把手工作责任。建立产业链党委月度例会、季度轮值、党群共建等运行机制,围绕供销对接、成果推介、技术攻关等主题,开展共建活动64场次,促成合作协议签订71个。
为全面了解全市重点产业链上需求,精准统筹、嫁接各类资源,张家港市组织涉企职能部门、属地板块等74家单位开展“红链先锋”专项调研,深入链上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问需、问难、问计,梳理形成企业问题清单、部门资源清单和行动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健全政企互通数据库,靶向集成政策服务241条,累计为企业疏通链上堵点825个。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龙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张家港号”腾空而起,火箭背后的江苏天兵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上个月刚刚获评了“中国独角兽企业”,实现了张家港市“零”的突破。释放重大项目的强劲动力,推进重点企业的创新转型,都离不开产业链上先锋力量的引擎作用。
红链赋能,先锋聚力,不断优化链上营商环境。聘任8条重点产业链牵头单位、属地板块分管领导作为“红链导师”,建立挂钩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帮带机制,全流程跟踪服务企业诉求和项目落地。围绕产业链上规划用地、项目审批、金融投资等重要环节,选派全市263名涉企职能部门党员业务骨干,组建21个行动支部,定期走访推送产业、科技、财税等惠企政策,同步设立24小时热线,精准解决土地、用工、资金等生产经营难题377个。发挥覆盖全市的42个区域党建工作站优势,组织“两新”专职党务工作者担任“红链指导员”,常态化联系服务全市1383家链上企业,以“企业点单、配送上门”的形式“一对一”解决诉求。
聚企成链、集链成群。以党建搭台集成一链式优势资源和全方位服务保障,张家港市整合发改、科技、工信等职能部门政策,出台实施《张家港市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9家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共计1241.73万元。同时,依托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龙头板块的资源平台,张家港市串联沿江岸线产业链发展资源,发起成立了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集群党建共同体,覆盖81家苏州市域内氢能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为产业创新发展集聚优质资源、吸引高端要素。
发挥产业链联合党委的集聚功能,组建链上企业、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等创新联合体,打造产业链协同创新智库,为链上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指导。在全国首创的产业专家创新资源平台上,企业动动手指就可在线匹配全国62213位专家和2621个创新平台,通过构建专家产业匹配度评价模型,精准绘制企业产业图谱,真正实现“一链一策、一企一策”。而另一项全国首创——“产学研预研资金”,则为链上企业和高校设立了45支资金总规模达575亿元的产业基金,通过预研划拨高校最高10万元的项目经费,撬动研发投入,破解院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企业技术研发突破瓶颈。
江苏省首个县(市)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建设,研发总投入超1.2亿元的6个氢能产业重大创新项目签约落地,获评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通过龙头带动、先锋驱动、平台联动,张家港市不断强链固链,打造产业创新升级、上下游抱团共进、条块互补共赢的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