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龙潭镇铁岗社区仍旧闷热不已,在一间手工竹器作坊门前,一位老人正熟练地将一根根毛竹进行裁量、锯断、打洞、削片,只见他以竹片为尺、刀痕为印,手起刀落间,一根椅子腿便初步成型了。
这位老人叫李阳生,是当地的一名竹艺师傅。
龙潭镇铁岗社区位于南昆山脚下,有着成片成片的竹林,丰富的竹资源优势也成就了龙潭镇独特的竹木制品加工业,当地不少村民都从事竹木制品加工行业,行业生产也大多数走向了机械化,像李阳生这样还使用传统手工制作竹制品的竹艺师傅,已不多见。他小小的手工竹器作坊在这一众大大小小的竹木制品加工厂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李阳生说,当年学习制作竹椅只是想着多学一门手艺,可以赚点伙食费,补贴一下家用。
竹艺师傅李阳生:我从20多岁就开始做竹椅,到现在快40年了。以前,不学点手艺,就没钱吃饭了。
因为生活,二十出头的李阳生自己摸索着自学制作竹椅帮补生活,不曾想到这一干就是花甲之年。李阳生坦言,制作竹椅其实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工多艺熟、熟能生巧,靠的是耐心和细致。刮、切、削、刨......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和琢磨,李阳生渐渐地也练就了一番熟练顺畅的手艺,制作的竹木制品因做工精细、环保耐用,受到了不少龙门县内外的工厂、农庄的喜爱,很多顾客都是上门订购。
竹艺师傅李阳生:主要做竹梯、竹椅、竹鸡笼为主,竹椅一般都是50元起售,主要在惠州范围内销售。
就这样,近40年来,李阳生与“竹艺”结了缘。李阳生回忆说,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有很多人学习手工编织竹制品这门手艺,手工竹制品家具也很受欢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选择竹制品家具的人越来越少,有些手艺人也被迫渐渐转了行,而今,学习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李阳生会怎样面对这个现实呢?
竹艺师傅李阳生:以前很多人做这一行,也有很多人卖手工竹制品。现在就没什么人做了,但我会一直做下去。
李阳生说,干一行、爱一行,手工编织竹制品已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儿子李勇坚也在他的影响下,在2014年,从广州回到家乡,加入到手工编织竹制品的行业。父子俩齐心协力,一起编织竹木制品,他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李阳生的儿子李勇坚:我以前是在大城市打工,我爸爸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就回来帮他。我们都是靠手艺吃饭的,大富大贵算不上,过普通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从山间青翠的毛竹变成一把有温度的竹椅,是匠人重新赋予了竹子生命。岁月静静流淌,竹椅承载着的不仅是时代的记忆,还是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坚守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