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实现GDP729.4亿元,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2亿元,总量全省第十,税占比82.5%,位列全省第七;固定资产投资130.6亿元,增长6.6%,其中制造业投资79.6亿元,增长18.5%……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稳中提质的成绩单,振奋了争先进位的精气神。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进入2023年“下半场”,对标发展目标,难题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把着力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保持奋进之姿,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聚焦“高质量”,要推动产业成链聚群。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生态可以促进企业间同类资源的共享和异类资源的互补,进而达到互联互通、互助互补、相互支撑的目的。在生产要素日益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链式发展不仅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能缩短运距,有效降低原料和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当前,丹阳产业实力强劲,拥有制造业企业1.69万家,其中“四上”企业1508家、各类上市挂牌企业176家、百亿企业4家,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动力强劲、潜能无限。我们要将好的态势保持下去,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强链”招商、“延链”招商、“补链”招商,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真正做到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构建一个生态,助力全市优势再造、跨越发展,把产业优势做得更优、产业根基筑得更牢。
聚焦“高质量”,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在创造就业、促进创新、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就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作出专门部署安排。推动丹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必须让民营经济大起来强起来;加快产业强市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创业活力;稳增长保就业保民生、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必须更好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和作用。我们要用心呵护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宽松、更富竞争性的环境,助力民营企业轻装前行、大胆发展;要加快对接民营企业需求,精准周到、及时高效服务企业,一企一策解决好企业个性化需求,支持企业更好发展;要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促进校企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领域合作,营造有利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同时,民营企业也要奋进自强、苦练内功,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聚焦“高质量”,要加快园区提标提优。经济要强,产业必强;产业要强,园区必强。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园区的有力支撑。产业园区可以发挥增长中心的作用,充当增长极的角色,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解决就业、扶持中小微企业、打造产业名片等具有重大作用。尤其是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园区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吸纳一切有利于创新的要素向园区集聚,培育创新氛围,营造创新环境,从而能够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形成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我们要通过对园区的提标提优,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带动原料生产基地,以利益联结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大力发展产业高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促进调结构、转方式;推进低碳化相结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2023年的下半场已然开启,压力与挑战并行。身处丹阳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让我们聚焦“高质量”,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咬定青山不放松,务实落实善作为,只争朝夕加油干,再创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