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盛夏时节,武陵山区腹地的苗乡彭水,群峰错落,茂林修竹,深山里的鹿鸣书院,来了一群特别的人——北京大学的12名师生,他们跨越1000公里,从北京来到重庆大山之中,将与乡村学子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为乡村孩子传递知识与技能。
据了解,北京大学12名师生将在彭水鹿鸣乡开展为期6天的“振兴乡村教育 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鹿鸣书院乡村学子一同学习、共同劳作,帮助当地孩子提升学习技能。
跨越千里
北大学子来渝帮扶山里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8月5日早上10点过,鹿鸣乡人民政府内,孩子们背起熟悉的《诗经》,台下千里而来的北大师生专注聆听。
诵读声中,北大学子与鹿鸣书院乡村学子一对一结对帮扶行动也正式启动。
看到山里的孩子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大一学生刘晓涵颇有感触,老家在山东聊城的他,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娃,对乡村有着特殊情感,他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父母对教育的支持最终考入北大,“这次来鹿鸣乡,希望能帮助当地孩子们拓宽视野,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同为北大生命科学院学生的陈梓航,是北大结对帮扶活动的队长,来自江苏徐州的他,第一次来到彭水县鹿鸣乡,他希望在鹿鸣乡的实践活动期间,帮助乡村孩子们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思政实践团的同学将在鹿鸣乡开展为期6天的实践调研,将走进乡野村舍,深入地头田间,结合专业所学,在实践中去体会、去学习。”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宋艳说,学院鼓励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并于暑期组织学生前往全国各地开展实践调研,截至目前,已连续开展暑期实践13年,150余支队伍、14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实践团的足迹覆盖32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
双向奔赴
搭建长期沟通交流渠道
巧合的是,参与结对帮扶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19年创立了“鹿鸣书院”,这次活动,让两所鹿鸣书院有了共同的目标——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希望今天的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能建立让鹿鸣乡的孩子与北大学子进行长期交流和沟通的渠道。”北京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文胜是活动发起人之一,关注到鹿鸣书院后,便开始筹备结对帮扶活动。
很快,活动得到全国各地的北大校友呼应,当天,除了12名北大师生,10余名北大校友也从各地赶来参与,希望让更多北大学子关注文化振兴,关心乡村教育以及乡村儿童的成长。
接下来,北京大学拟选出各专业30名学子与鹿鸣书院30名乡村学子结成帮扶对子,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长期沟通交流。每年,北大学子为鹿鸣书院师生做4场传统文化及学习技巧方面的线上培训;每个月,北大学子至少一次与结对的鹿鸣书院乡村学子进行学习互动与指导。
“我们计划组织鹿鸣书院的学生到北大去参观学习。”鹿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位说,这也是鹿鸣书院中小学生,打开视野、走向世界的好机会。就在当天下午,鹿鸣书院发展交流会与第一场北大学子分享学习会也同步进行。
助力振兴
鹿鸣书院将成文化名片
鹿鸣书院,是彭水近50位乡友、当地政府、学校在2022年1月联合发起的乡村文化振兴的项目。
“我们的愿景是,用10年的时间,引导鹿鸣乡的孩子背诵30首《诗经》作品和70首唐诗宋词,为孩子们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激发其学习自信心,促进苗乡孩子成才,今后反哺乡村振兴。”鹿鸣乡党委书记张先顶告诉笔者。
鹿鸣书院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位于鹿鸣乡中心校。张先顶说,目前,鹿鸣书院二期正规划建设中,鹿鸣书院作为文化名片,正为“耕读鹿鸣,牧人远乡”中的“读”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鹿鸣书院二期修建的书院拟打造3A景区,注重文旅融合,结合当地独特的峡谷景观和田园风光,依托乡村振兴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依托民营企业、乡贤开发文创产品,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提升鹿鸣书院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民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