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傍晚,南门环岛景观大堤流光溢彩,人来人往,城桥镇老滧港渔民吴文祥来到江堤散步,渡轮鸣笛,江水拍岸,老吴眺望远处,童年时登过的那艘摇晃渔船和父辈打渔的身影留在记忆深处。2018年8月11日,崇明长江渔民退捕上岸,长江入海口这片盛产鲜美鱼虾的黄金水域,从这一天开始禁渔,比长江十年禁渔令提早了一年多时间。如今,昔日的捕鱼者成了“护渔人”,这两年,随着执法船多次出航的老吴亲眼见证着长江崇明段的变化:“刀鱼越来越多,江豚成了常客,这是前些年不敢想象的。”
崇明是长江大保护的“桥头堡”,入河排污口数量约占上海长江流域范围内总数的三分之二,掐住河道污染的关键节点——入河排污口,是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抓手,崇明精准排查,建立了“一口一档”“一河一档”数据库,持续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溯源整治工作。崇明环岛景观大堤是上海最长的滨江大道,被誉为“崇明外滩”的南门景观大堤风光秀丽,过去,景观大堤东西两段,一些沿江船厂、水泥、钢结构等企业码头占据岸线,污水直排,影响长江水体。区委、区政府扎实推进中央和市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生态环境违法问题,先后关停上海船厂、上海崇南金属结构件公司、浦明码头等一批高污染企业,还滩于民,还水于民。如今,环岛景观大堤成为崇明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碧水荡漾,鱼翔浅底,是崇明打好碧水保卫战给老百姓留下的最直观感受,这背后离不开法治护航和全民参与。崇明先行先试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法治“护栏”,以最严密的法治体系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2016年,崇明区人民法院成立了上海首个环境资源审判庭,崇明区人民检察院首创生态检察工作站,办理了上海市首例长江经济带跨省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2017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了《关于促进和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在此基础上,崇明打造“1+X”法治保障体系,从护航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人居三个方面扎牢生态保护制度篱笆,五年间,13部政府规章和市级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近三年来,区人民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案件2197件。
此外,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长江十年禁渔令执法监督,常态化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在崇明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建立河长制、湖长制、“生态检察官”、“河道警长制”等一系列治水举措;市公安局崇明分局建立“生态警长制”;区人民法院设立驻区河长办、东滩自然保护区法官工作室,与江苏地方法院共同签署《长江口环境资源自发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构筑生态保护大联盟。崇明还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实现水务行业精细化管理,通过多管齐下,全岛水环境面貌显著好转,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到100%,Ⅲ类水以上断面占比全市最高,鱼类多样性持续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