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始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7月10日,在北京市新闻办举行的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怀柔区委书记郭延红表示,怀柔区正以“百年科学城、奋斗每一天”的责任担当,全面推进怀柔科学城统领“生态涵养、科技创新、会议会展、影视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发展,引领怀柔从生态涵养区跃升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重要承载地。未来一个时期,怀柔将充分发挥怀柔科学城建设的集聚和溢出效应,全面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科学”:产出更多世界级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
“我们始终把怀柔科学城建设摆在区域发展的重要位置,全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强国建设。”郭延红表示。
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是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从2016年1月怀柔科学城纳入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到2017年5月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批复建设,再到2021年7月怀柔实验室挂牌组建,在央地协同、部市共建、院市合作的大力推动下,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怀柔科学城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
据介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十三五”“十四五”时期,怀柔科学城已落地科学设施34个,这里有全世界最亮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有全球首个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于一体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有从宏观、介观、微观全尺度研究生命科学问题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这些“国之重器”是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支撑。
同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在逐步形成。怀柔科学城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布局最完善的地区,国家级设施平台、研究机构、大学以及科技领军企业都在加速聚集。
数据显示,怀柔科学城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正在加快构建,在怀科研人员达到1.8万人,其中两院院士达到71位,“聚人气、聚科研气”形成良好的态势。
此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日益密集。据悉,科学设施开放共享持续深化,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7个科学设施已经面向全球开放,累计获批机时达到58万小时。
“我们将集中力量建设怀柔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产出更多世界级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当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郭延红表示。
“城”:城市配套、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我们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郭延红表示。
据介绍,怀柔区近五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近8成,“七有”“五性”监测评价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怀柔科学城城市配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市郊铁路怀密线、通密线和京沈客专开通。
“在市教委的支持帮助下,我们持续深化一体化办学,引进了一零一中学、中关村一小三小、实验二小等优质教育资源,我们还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孩子们配上了科技副校长、法治副校长和艺术副校长。”郭延红介绍说。
在医疗卫生方面,在市卫健委的支持帮助下,怀柔区持续推动三家区属医院与朝阳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妇产医院深化合作,区域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怀柔始终把稳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稳就业,形成了调查失业率持续降低、失业人员再就业率持续上升的良好态势。
在抓好接诉即办方面,怀柔区综合成绩连续四年保持全市前三(2019年第二、2020年第一、2021年第二、2022年第二)。
“我们积极推进城市更新,统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花园城市标准建设美丽怀柔。”郭延红介绍说,怀柔还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通过三轮9年的不懈努力,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正在不断提升。
郭延红表示,为民服务没有完成时,我们将统筹做好各领域民生工作,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