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荷叶地街道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则,以服务群众为目标、解决问题为导向,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党建引领、数字网格、全员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构建基层党建新模式
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荷叶地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目前全街已调整完成40个网格党支部建设工作,有效打通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做好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实现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
有着13年党龄的席玉庭是浅水湾社区和风格小区网格长,他把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号张贴上墙,并强势打出自己的“广告语”——“有事找小席,小席帮您办”。一个月来,找席玉庭投诉、咨询的微信、电话络绎不绝,目前已超过1000个。“虽然有些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不及时处理,日后就有可能变成大矛盾。”面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席玉庭丝毫不敢懈怠。
为了做到服务党员群众的精细化管理,将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街道推行“1+1+1+2+N”模式,即在组建网格党支部基础上,配套设置1名网格长、1名社区民警、1名物管员、2名兼职网格员、N个楼栋长,壮大网格员队伍,充分发挥好社区“两委”成员、党小组长、离退休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把网格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居民身边。
明确社区工作定位
提能减负增效
荷叶地街道明确把社区工作定位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信息调查摸底统计、政策的宣传落实、矛盾的发现和调处”四项基本职能。对窗口人员进行整合和培训,打破专业限制,设立“全能柜员岗”。原先4个专项窗口需要8名工作人员,在做“减法”之后只需2名“全能柜员”,全街共减少窗口服务人员50名,新增社区居民活动场所400余平米。推行全科社工、全程代办、错时服务、上门服务等制度,将多次受理简化为一站式办理,实现“全人群、全过程”的线下管理。
同时,进一步厘清街道与社区的职责边界,细化社区权责事项清单,取消30余项不合理证明,进一步完善基层权责体系。实行事项准入制,街道严格执行社区事务清单制度,需要进入社区或委托社区办理的事务,需要向街道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进入,有效防止把“权力下放”异化为“职责下放”,切实减轻社区负担。
搭建数据平台
助推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
“这两天,我正想着办个老年证,就给社区网格长王芳芳打了个咨询电话,没想到她就主动上门服务,并通过手机APP客户端上传相关资料,当场办完了手续。”今年60岁的刘慧家住浅水湾社区,她对社区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非常满意。
荷叶地街道搭建的“荷叶地数字网格信息系统”数据平台,共梳理出政务服务事项27类、各级平台45个、政务办理事72项。将企业居民信息、小区楼宇信息、政务办理平台整合对接,打造“四库一平台”网格服务综合体,建立网格GIS地图,收录辖区人口、楼宇、企业等各类数据15万余条。利用APP、公众号、楼栋二维码等平台,集成所有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和表格,居民可在线咨询政策、获得帮助。同时,推行“政务服务+快递上门”服务模式,实现政务事项办理“扫码预约、送证上门”。
目前,“荷叶地街道数字网格系统”正在和蜀山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合肥通、皖事通等系统实现政务事项互联、底层数据互通。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能实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反馈,网上办结率达到100%,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一次都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