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宿迁市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起步之年,抓好今年乡村振兴工作,确保首战告捷、首战全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6月26日,笔者从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年初以来,全市上下始终把乡村振兴摆在优先位置,突出供给保障高质量、产业发展高质态、乡村建设高水平、农民生活高品质、改革创新高效能,全面加快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步伐,交出了精彩答卷。
年初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保供作为重中之重,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耕地保护措施坚决有力。严格执行“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压实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以“零容忍”态度全力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夏粮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在超额完成省定粮食播种任务的基础上,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根据农业农村部门测产,夏粮单产454.9公斤,总产210.5万吨。
稳产保供任务有效落实。加强统筹调度,全力保障居民“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供应。截至5月底,生猪存栏177.11万头,累计出栏126.97万头;果蔬种植面积95.94万亩,产量241.58万吨。
年初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全力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
项目建设压茬推进。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续建项目64个,建设面积47.8万亩,目前进度达96.94%。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计划新建项目41个,建设面积32.8万亩,目前已完成选项立项、规划设计、项目评审、计划下达,部分项目已完成工程招投标。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选项入库工作已全面启动。
工程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紧密结合专项审计整改、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双百日”行动,创新实施“五位一体”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同步配套“飞检”、定点定位考勤等制度,逐步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监管责任体系。
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开展“田美乡村”建设试点,统筹实施农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农田林网,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功能提升、生态涵养修复、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目前,全市已建成“农田平整成块、道路循环畅通、河道水清岸绿、村庄整洁秀丽”的“田美乡村”30个。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年初以来,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项目赋能发展,全力以赴抓招商、稳投资、强产业,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硕果累累。
农业招商持续发力。实施农业招商“春季攻势”行动,组织开展专题农业招商活动15场(次),累计新签约农业项目129个,年度计划投资119.1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群链”项目占比达80.6%。
投资体量不断提升。全市在建农业重大项目124个,亩均投资强度61万元,较去年增加21.2万元;在建超亿元项目42个,同比增加3个,年度计划投资同比增长18.3%。
产业质态不断优化。全市在建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年度计划投资5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19.7%;在建农业现代服务业项目32个、年度计划投资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1%、43.9%,以关键环节项目助推补链强链延链。
列省项目快速推进。列省项目新开工建设108个,占计划新开工列省项目总数(141个)的76.6%,同比提高8.9个百分点;完成投资77.2亿元,完成投资进度47%,同比提高10.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数及完成投资均居全省前三。
宿迁市全力以赴打好全市新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战,在组织开展现场巡查、调研、观摩等活动基础上,着力实施农村危房清零、老旧农房改善、规划发展村庄提升“三项工程”,纵深推进农房改善工作。
全力保障农民住房安全。目前,农村危房改造进入冲刺阶段,全市共排查出1687户C、D级危房,已完成改造1616户,完成率超过95%。
全力冲刺省级目标任务。根据省级工作安排,宿迁市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五年(2022—2026年)工作任务为2.63万户。目前,全市已经完成1.9万户,完成率72%,工作进度和质量均领跑苏北地区。
全速推进新老项目建设。推进新老项目建设,39个续建项目中,1个已完工,8个进入扫尾阶段;年度新实施项目17个,已完成规划设计10个,已进场施工5个。
各地、各部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组织推进工作持续发力。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项目化推动,通过建立“月统计、双月督查、半年观摩、年度考核”机制、印发《宿迁市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等措施,压实各方责任。截至目前,全市编排2023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项目195个,计划总投资11.9亿元,已完工项目48个,完成投资5.1亿元。
重点领域整治有力开展。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累计清理农村各类垃圾25.9万吨,新改建农村户厕3.6万户,新改建农村三类标准公厕18座;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45公里、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6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1.6%。
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强化多元治理,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庭院创建,常态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全面推行“门前三包”“积分兑换”等做法,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新建“五美庭院”3.6万户。同时,建立考核评价督查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核纳入市对县(区)的高质量考核,进一步压紧压实地方责任。
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运用系统思维、项目机制、创新理念,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工作提速前行。
基础设施新支撑不断夯实。深入实施路网联通、高标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程,进一步筑牢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截至目前,编排实施的九大类139个项目,新开工项目85个,完成投资69.9亿元。
绿色发展新体系加快形成,聚焦河道整治、水环境治理、景观营造,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着力绘就河清、岸绿、景美生态廊道。其中,泗阳县实施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营造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境空间;宿城区建设朱海水库康养旅游度假区,打造“肆意朱海·自在田园”的区域文旅人气中心。
富民增收新机制逐步构建。坚持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发挥廊道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推进农业设施确权登记与抵押贷款,进一步打通要素流动制度性通道。目前,共实施农业产业重大项目54个,完成投资42.2亿元;廊道改革创新“试验田”受益家庭农场、合作社120余家,带动3.5万农户参与农业“接二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