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司法局在全市“长淮和韵”品牌创建行动中,依托基层党群活动中心、法治长廊、法德讲堂、商贸集中区和新业态联盟阵地, 采取自助式判例调解、自选式调解、个性化调解方式,打造“微调解”特色平台18个,切实将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
一是多方联动,搭建“微调解”平台。为迎合群众喜欢讲究“人情世故”,出现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利用双方当事人都熟悉和信任的人“说两句”,更有利于双方和解。“微调解”平台由县矛调中心牵头负责,作为调解组织向基层延伸的载体,主要负责宣讲政策法规,调处矛盾纠纷、无偿提供法律服务,重点聚焦基层矛盾纠纷治理难题。在商贸集中区和新业态联盟阵地设立“微调解”平台,充分调动和整合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资源和力量参与调解,推动多方联动解决跨部门、跨区域问题,以实际成效反映群众愿望、维护群众权益,第一时间快速响应,掌握实情,制定方案,及时处理,努力把微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不出区域”。
二是科学组建,充实“微调解”力量。以网格为单元,按照“一格多员、共同履职”的原则,每点位选拔1名负责人,组建一支1- 2人的法律素养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表达能力良好和热心参与调解工作的队伍,发挥调解人员的专业特长、工作经验、群众口碑等优势,开展生产经营、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化解和政策宣讲、法律宣传等工作,更快更精准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点面结合为切入点,公示各点位负责人与调解员等个人信息,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畅通群众诉求,“微调解”成员大多由所在区域居民组成,居民之间的事情由居民自行解决。同时落实法律顾问接待制度,法律顾问按时到“微调解”平台,现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代写法律文书等,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三是前端化解, 提升“微调解”实效。“微调解”平台的调解员对所在区域进行“地毯式”摸清底数,排查隐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实行“挂号”管理、“销号”办结模式,通过创新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便民“微服务”,为群众提供“小方便”、办好“小事情”、化解“小问题”。实现群众沟通“零距离”、信访接待和矛盾化解“零成本”、解决矛盾纠纷“零时限”。村居(社区) 以“微调解”为突破口,规范设置诉求快速处理和矛盾调解处理通道,进一步完善信息“零误差”承接上报程序,强化反馈机制,创新办事流程,不断实现需求与服务精准对接,让需求有回应、服务有价值,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来,全县调处矛盾纠纷1952件,通过“微调解”化解716件,调处成功率100%, 双方当事人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