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
这是爬坡过坎的三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三年。截至目前,全市贫困户锐减至301户891人,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2017年综合评价位居全省16个省辖市第一。
伴随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积极探索以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做好脱贫攻坚顶层设计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任务来部署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60余次召开调度会、推进会、专题会,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市几套班子领导一线督战、下沉调研。形成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组组织领导、市扶贫办专项统筹,形成市、县、镇、村四级书记一起抓的格局。一份份释放浓厚民生情怀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密集制定,并相继出台。
2016年,《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马鞍山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发布,成为指导全市脱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16个市级脱贫攻坚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陆续出台,每年印发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要点……一套立足我市实际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等四梁八柱性质的顶层设计落实见效。
我市还完善脱贫攻坚“9+X”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将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小额信贷、就业扶贫、危房改造、企业帮扶、双基建设、作风宣传、信息宣传等全年性重点工作紧抓不放,将问题整改、扶贫龙头企业认定等作为阶段性重点工作加强调度,脱贫攻坚蹄疾步稳。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产业为基,贫困村要有“造血”产业,才能找到脱贫的根本出路。
和县乌江镇周集村300亩露天药菊正进入移栽期,田间一派忙碌。依托和县“金菜地”脱贫工程,该村果断将“扶贫药菊”项目引入村“金菜地”基地,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1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不但每年可以分红,还可以优先务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在含山县仙踪镇八熊村,500亩黄桃花才谢了春红,人们已期盼丰收。2017年起,含山县通过“公司+贫困户+金融”的扶贫模式,推进“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实现“点绿成金”。花果园秾艳、农家乐飘香、民宿房火热……2018年,八熊村及周边603户贫困户每户分红600至3000元。
周集村、八熊村的蜕变是我市产业扶贫的真实缩影。三年来,我市以户脱贫为靶向,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推进产业覆盖,将“金菜地”、“绿游游”两大产业扶贫工程打造成我市产业扶贫的响亮品牌,创新“满篮和鲜”电商扶贫模式,推动扶贫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商等扶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年来,我市发展到户产业扶贫项目48858个,贫困户平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24个,到户产业覆盖率100%;发展到村产业扶贫项目261个,贫困村覆盖率100%。
推动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
三年来,我市以精准扶贫为纲,确保所有工作和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
在人力资源上,我市完善“1+N”选派干部帮扶机制,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实现贫困村非贫困村全覆盖。全市28个贫困村、186个非贫困村共选派帮扶干部594名;开展各级干部扶贫业务培训,培训干部2279人次,一大批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扶贫干部,在一线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我市以水、电、路、网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和全域环境整治,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和户容户貌提升工程;以吃、穿、住、医、教为重点,组织开展“政策落实大提升”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