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收割到番茄、西瓜、羊角蜜等蔬果的采摘,进入初夏以来,雉水大地处处呈现生产繁忙的喜人景象。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如皋在农业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一台台大型收割机“蹚开”麦浪,金黄的麦粒流入货车车厢,满载麦粒的货车驶入仓储中心……6月初,走进位于如皋长江镇永建社区的禾盛农业园,机器运转的声音和群众喜获丰收的欢笑声交融在一起,汇成动人的丰收曲。
田成方、埂笔直、地平整……从天空俯瞰,永建社区良田连片,广阔平整,绘就了一幅“粮”辰美景。“这个麦子颗粒饱满,大面积连片种植的效果好。种植的时候统一育苗、施肥,收割的时候统一机器收割,不仅人轻松,种植出来的小麦长势更是喜人。”禾盛农业园工作人员姚尧告诉记者,大面积连片作业、统一管理的种植模式,让粮食种植有了更科学的种植标准和更轻松的作业方式,不仅节约了成本,产量也逐年提高。
引进专业的规模化粮食种植项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小田”变“大田”,让“大田”连成片,如皋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正全力探索粮食种植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5月底,位于如皋城北街道的润杰家庭农场内,几台联合收割机在忙碌作业。只见油菜被卷入收割机后迅速脱粒,秸秆也被自动切割成碎末均匀撒向田间,整个收割流程一气呵成。
在如皋东陈镇徐湾社区的徐湾生态家庭农场内,锄草机驶过的地面,杂草瞬间消失,地面变得整洁清爽。“使用机器锄草,杂草直接被机器碾碎了,不仅泥土不会被翻出地面,碾碎的草还可以直接放在地里成为肥料。”徐湾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吴建平说,机械作业不仅效果好,速度更是快,100多亩地,过去需要10个工人一个星期才能完成的锄草任务,现在只需5个小时便能完工。
联合收割机、割草机、风送打药机、电动修剪机、碎枝机、开沟机……如今,在如皋的农田里,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农机越来越多。
农业机械化是特色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如皋积极探索适合该市实际的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不断推动农机装备提档升级,不断提升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跑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加速度”。
走进位于如皋如城街道的花名堂无土栽培小微盆景培育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架子,架子上是密集摆放的小微盆景和一根根沿着架子布局为盆景输送营养的管道,整个大棚内只有两三个工人在修剪盆景。“我们基地采用的是立体式管道无土栽培技术,并且引进了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江苏花名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飞介绍,基地内盆景栽培采用的是数字操控技术,通过智能系统的操作面板可以输送盆景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并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
与花名堂一样,位于城北街道平园池村的南通杨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样采用的是数字化种植管护模式。在公司的无土、立体种植大棚内,记者看到,黄瓜、番茄、西瓜等种植区域,均建设了输送管道,植物的根茎“扎”在输送管道上预留的洞口内。“果蔬生长所需的营养,可以通过我们手机内的App或者大棚内安装的控制面板直接进行调控。”公司董事长杨锐介绍,相较于普通的土壤种植,无土、立体的种植方式,能缩短一些果蔬的生长周期,而且产量高、品质好。“第一批成熟的黄瓜、番茄已经被抢购一空了。”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如皋在开发、转化新技术、新产品中,发展农业新模式,培育农业新项目,塑造农业新优势,不断增强农业迈向高质高效的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