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嘉兴 > 文字新闻
水:点滴时光润甘甜
发布时间:2019-04-25  来源:中国平湖  发布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滴水,汇入江河,奔腾岁月,见证发展;一管水,流入万家,历经时光,滋润生活。

  自来水不是天生自来,而是发展得来。自来水里流淌着冬暖夏凉的故事,对于当湖街道水洞埭社区的李月新来说记忆犹新。55年前,平湖城区打下第一口深水井,李月新和邻居们喝上了“头口水”,成为第一批用上自来水的百姓之一;而55年后,李月新参观过水厂、评估过水质,从深井水到深度处理水,她尝遍了自来水滋润的甘甜。

  在李月新早期的记忆中,用水的印象只停留在河里。李月新出生在南河头,门前的一条河承载了她成长中所有的故事。那时候,每天早上五六点,他们都会提着大水桶,趁着船只还没来、趁着河水还清,打上一天吃喝要用的水。

  1964年,平湖城区打下第一口深水井,解放路、建国路区域的百姓开始用上自来水。李月新还记得那天放学回家,就看到沿长街的河岸边排列着一排水管,每隔十几户人家就有一个水龙头。“有自来水咯!”小伙伴们早就听说要通自来水,迅速地回家提上两个大铁桶,奔跑在南河头的青石板路面上。

  李月新家住在南河头76号,她附近家的公用水龙头在南河头60号,家里往东100米就能到达,这段路是她每天最乐意走的。那时候的自来水很清很甜,也很“奢侈”,大家只舍得用来喝。家家户户都有两口水缸,一口大缸盛河水,一口小缸盛自来水。通常小缸最受欢迎,自来水冬暖夏凉,李月新最喜欢做的就是夏天把大西瓜放到小缸里,到了傍晚就能吃上爽口的“冰镇”西瓜。李月新不知道的是,当年我市打下这一口深水井,建造储水塔、建设管网等花费了15万元。在当时算耗资巨大。

  1976年,李月新家的自来水由“公用”转向了“私用”。因为自己要上班,家里老人每天到外面接水不方便,所以李月新就想着要把自来水引进家里来。这一行为在那时候算稀罕事,代价不斐,大家都不舍得。因为听说乍浦拆船工地的水管又便宜又好,李月新就特地跑去买,她还记得那时候的水管花了50元。当年28岁的李月新,月工资只有30元,而引自来水花了200元,是她半年多的工资。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按照要求,家家户户都也像她家一样,装上了水龙头,自来水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让李月新惊喜的是,几年之后,乡镇也开始通上自来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自新埭镇率先打下了第一口深水井开通自来水后,水塔开始在平湖农村各地依次林立,原来只有城区居民享用的自来水,很快就“流”向农村,最高峰时有171座水塔竖立在平湖大地上,场面相当壮观。

  1994年,李月新听说平湖在古横桥建起了第一座地表水厂,家里的自来水也逐步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分质供水。没几年工夫,城区的自来水由深度处理地面水替代了地下水。就像当时乡村迅速建起自来水塔一样,广陈水厂也很快建成,市域东片地下水切换为深度处理水,2012年又实现了太浦河取水,广陈水厂和古横桥水厂深度处理水的水源由本地水换成了太浦河水……所有这些,对于李月新来说也许并不清楚,直到2017年,李月新作为社区代表参观古横桥水厂后,才对平湖这几年的自来水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平湖水务正如李月新的名字所包含的那样“日新月异”。

  这真是——一泓清水入户来,幸福之门自然开;城乡同饮畅开怀,甘甜滋润新时代。

上一条:曹桥“党建+”聚人心促发展 “蜗牛”变“骏马”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