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用这句话来描述汪中月也许最为恰当。1959年出生的汪中月,在出生的10个月时患上小儿麻痹症,腿部残疾从此开始一直伴随着他。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化身“一道光”,照亮自己和身边人前行的道路。
汪中月是新前街道后洋黄村人,20多年前,偶然的机会他从乡镇街道残联得知同村的一个男孩家境十分贫困,他的妈妈由于出了车祸导致全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家里的日常生活都靠年迈的外公外婆照料,全家只靠低保生活。虽然那时的学费只有三、四百元,但对于这样的困难家庭来说,无疑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因为自己也是残疾人,汪中月十分同情这个残疾人家庭,跟妻子商量后,他便下定决心要资助男孩上学。“这孩子跟我的两个女儿是同龄人,而且还是同班同学,不能因为经济原因让这个孩子无法继续接受教育。”汪中月说。
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汪中月和妻子便将男孩的学习费用全部承担下来,并计划一直资助他。尽管那时汪中月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但他仍不遗余力地帮助这个男孩。汪中月的善举渐渐在村里传为佳话,每当听到村民的夸奖时,他总淡淡地说,“都是小事,没什么。”
“其实我付出的并不多,但对他来说或许可以改变一生的命运。帮他付学费也是我的一份心意,我们不求什么回报,只希望他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汪中月表示。
男孩初中毕业后,新前街道残联帮他对接了另外一个资助人,于是汪中月便停止了资助,但他仍默默关心着男孩的生活,时常上门探望。自此以后,汪中月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当年的小男孩现如今也已成家立业,看着他的生活越来越好,汪中月打心眼里觉得高兴,“因为我自己也是苦过来的,所以也想着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看着他现在越来越好,我很欣慰,也觉得特别有意义。”
凡人善举,更能彰显温暖正能量。20多年前,汪中月的一个小小善举被时光记录在人生长河里,这样的帮助或许并不轰轰烈烈,却沁润心田,如同涓涓暖流,共同汇聚成凡人力量,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