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缙云,繁花似锦,香溢满城。5月20日,缙云黄帝文化暨杜光庭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缙云县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黄帝文化、杜光庭研究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缙云县黄帝文化发展中心、缙云县民宗局承办。
缙云是全国唯一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境内仙都山云雾缭绕,山奇水秀,不仅有拔地而起的鼎湖峰、水波澄净的练溪,而且有曲折幽深的山谷岩洞,历史文献明确记载为“第二十九洞天”。仙都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与黄帝铸鼎炼丹、“龙去鼎湖”的传说深度契合,形成了缙云县独特的富有历史文化意蕴的“黄帝文化”。
黄帝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孕育出了杜光庭等文化名人。据《缙云县志》所载,杜光庭是“处州缙云人”。“也有扁舟归去兴,故乡东望思悠然”,在这首诗中,远在蜀地的杜光庭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杜光庭出生成长在越中,他的家在缙云这带,唐代叫括苍,这个问题不大,有关记载很丰富,杜光庭本人诗里也可得到证明。” 出席本次大会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复旦大学任重书院院长、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尚君介绍。
青年时期在缙云的生活对杜光庭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其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位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同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笔力千钧的文学大家,他深怀仁慈爱民之心,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生动描绘了流离失所的难民、农民、行脚僧等各种底层人物形象,寄寓了希望国家由乱走向安定的理想。他为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研讨会上,围绕着黄帝神话在仙都的演化形成,杜光庭学术成就以及文献整理等论题,专家学者们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分组讨论所提交的37篇学术论文,分别从“黄帝文化研究”“仙都山地理研究”“杜光庭生平、历史研究”等6个专题展开了学术探讨和交流,在百家争鸣中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
这场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充分发挥了“校地合作”的积极作用,为共同深入挖掘黄帝文化内涵,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