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徐州 > 文字新闻
沛县:为群众打造最美的风景
发布时间:2023-05-23  来源:徐州日报  发布开发区:江苏沛县经济开发区

  初夏时节,万木葱茏,古沛大地处处绿意盎然。位于沛县东环路东侧、东风路南侧的一座生态公园正在加紧建设。这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公园!它曾是处理全县生活垃圾的填埋场。在利用防渗科技,通过好氧稳定工程无害化处理,并实施生态修复后,这座“氧吧”公园,将于今年10月正式与市民见面。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2022年,沛县7条道路建成通车,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目前,全县建成区绿化面积2141.05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596.4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54平方米。一个个数字,是沛县以高水平生态建设、高标准城建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沛县正以生态优美、便民惠民引领城市更新。“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群众期待,用最好的资源打造公共空间,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沛县成为‘近者悦 远者来’的美好城市。”沛县县委书记丁广州说。

  市民佀爱娴是健步爱好者,“健身步道不停往前修,我就跟着往远走。以前晚上遛弯,20分钟就要原路返回,现在我能沿着步道,从小区一路走到丰沛运河沿岸。”

  佀女士提及的健身步道,是沛县“一廊四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沛县主城区绿量持续递增,现如今,60公里长的生态廊道串联起城区的处处风景。道路两岸绿树成荫,健身步道修葺平整,实现了居民在绿中行、在景中走。

  去年11月2日,沛县被授予“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这张“绿底”名片上记录着城市建设的每一个坚实脚印——

  构建景观廊道、镶嵌口袋公园、打造乐享园林、实施修复工程……一张“绿网”从城市延伸到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在这里缓缓铺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城区道路绿化建设,让绿色与道路同时延伸,已建成新沛路、汉城路等101条园林景观路,南环路、樊哙路等68条林荫路,行道树品种22种。”沛县园林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蒋涛介绍。

  站在丰沛运河综合治理(“沁”段落)的起点,一眼望去,生态廊道蜿蜒曲折,小广场的石碑上镌刻着历史典故,引来许多游人驻足观看,一座城市的“水脉、文脉、绿脉”在这里相融——

  以水为脉,引湖入城,疏通水系;以文为脉,挖掘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以绿为脉,突出生态,构建城市绿地系统。这张百姓认可的“园林名片”,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凝聚着沛县群众对城市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也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最佳“打卡地”。

  5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汉康路与滨河北路交叉口的徐沛运河公园,绵延1.3公里的河道两岸,公园和景观相得益彰。刚刚行至入口,就听到欢快的乐曲声。细软的沙滩上,一座座儿童娱乐设施吸引着刚刚放学的孩子们。

  随后,记者又来到张良路与汉城路交叉口的鸿鹄园北入口。乒乓球台边,83岁的退休教师张素文正在和球友切磋球艺。“这里的空气多新鲜啊!我每天都来锻炼。那边的小广场上,还有拉二胡的,踢毽球的。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退休生活!”小河畔风中摇曳的树叶沙沙作响,和着张老师爽朗的笑声。

  对老百姓来说,好的园林绿化,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沛县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建设、管理全过程,精雕细琢,寸寸用心,久久为功,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按照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沛县建成鸿鹄园、文景园、萧何园、运动公园、徐沛运河公园等27处公园绿地景观,形成“大小互补、均衡分布”的城市“微客厅”。一座座“高颜值”的公园绿地,成为嵌在生态“绿丝带”上的璀璨珍珠。

  “人民有需求,我们有回应”。据了解,沛县园林服务中心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对30余处不规范的街头绿地和闲置地块进行整体提升改造,植新绿、搭凉亭、建广场,让集休憩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在加强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5月5日,沛县鼓楼东街的一条“断头路”打通了。这条东西走向的城市次干道,连接正阳路和红光路,全长884米,两侧集聚着文荟苑、汉泽府、润景花园等小区以及一所小学。“每天一到上下学,太堵了!接送孩子还要绕道,很麻烦。现在方便太多了!”家住文荟苑小区的市民李静为焕然一新的鼓楼东街竖起了大拇指。

  提及“断头路”,群众“直摇头”。如何改造,如何升级,构筑四通八达城市路网,让群众“少绕路”“频点头”。沛县把打通“断头路”这一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今年,沛县计划打通城区鼓楼街、奚涓路等11条“断头路”,总长约6500米。动工前,沛县住建局多次邀请道路建设专家反复论证,结合附近居民通行需求,完善实施方案。“为给群众提供舒适的通行条件,我们在道路改造的同时,配套建设了雨水、污水、给水管网及路灯等,并把原来人行步道重新翻新,争取一次性解决问题。”沛县经济发展局党委委员、县重大项目办主任刘永介绍。

  群众的小事,就是民生的大事。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有一件“看得见”“了不起”的小事,就是让百姓“如厕更方便”。

  九龙城装配式公共卫生间,是沛县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这个面积120平方米的公厕,可以说是满满的“科技感”。

  “公厕建设全部采用绿色环保材料。不仅配备了传统的中央空调、感应冲水、感应洗手、感应烘手外,同时增加了空气除臭换气功能、管道加热功能、应急呼救功能等智能化管理系统。” 沛县重大项目办工作人员魏恒寓说。

  记者发现,除设有“第三卫生间”、舆洗区、工具间,这里还配备了管理间、环卫工人休息室以及阅览室。从细节处,亦可以看到为母婴、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的便捷。值得注意的是,公厕入口处的显示屏上,记录着温度、湿度、电水等信息,以及实时入厕情况。“从没见过这样的公厕!”路过“体验”的市民称这是个可用可感可评的“智能”卫生间。

  据了解,根据相关要求,沛县城区应建公厕111座,缺少公厕45座。结合实际情况,2023年,沛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亟需必建”要求,新建装配式公共卫生间10座,提升改造老旧公共卫生间10座。目前,建设完成投入使用5座,其他建设与改造正在持续进行中。而这些“装配式”公共卫生间,是展示城市形象“窗口”,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实事,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注脚。

  宜居宜业的“人民之城”,枝叶关情,点滴有情。

  5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德翼广场西侧的一处白色小房子,植被养护员钟一淼正在这里小憩,为自己的保温杯添些热水,“天气这么热,我们也有歇脚的地方了!”钟一淼说,这个驿站就好像他们的“温暖之家”。

  据了解,沛县已在全县城区规划建设6座“沛公驿”城市驿站。目前已经投入使用1座,其他5座正在建设中,本月底即可全部投入使用。

  记者看到,驿站里有阅读区、休息区,还提供了一些互动体验项目。“为民、便民、惠民”,名为“沛公驿”的一个个城市驿站,成为这座城市市民、服务人员、外来人员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温馨港湾。它们坐落在绿意环绕的城市之中,让这座生态园林城市的“只此青绿”,尽显别样温度。

  每至深秋时节,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岸边芦苇摇曳,芦花怒放,在如镜的湖面上,野鸭戏水、鹭鸟点翅,绘就一幅和谐灵动的生态画卷。

  “谁能想到,这里十几年前曾是采煤塌陷地。那时候农田下沉、屋墙断裂,好多村子都没法住人了。”80后的冯苗苗生在安国镇,是矿工后代,见证了这里的巨变。

  安国镇曾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经过40余年开采,塌陷地面积达到15000余亩。2012年,改造工程启动,经过地质地貌修复、挖土抬填、水利导流、水质净化,今年1月,总规划面积7755.9亩的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通过验收。目前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已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89种鸟类、155种维管植物在这里栖息繁衍。

  从煤矿开采基地到“国字号”湿地公园,碧波万顷的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正是沛县绿色发展与城市转型同频共振的缩影。

  在绿色发展之路上,沛县不仅关注“量”的增长,更追求“质”的提升,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水资源功能。

  城区沛公园所在地,曾是因采煤塌陷形成的荒草滩,坑洼不平、泥泞不堪。然而,这里又是连接沛县主城区与副城区的“要塞”,生态治理势在必行。

  在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上,建什么?怎么建?如何兼顾城市更新和人民需要?沛县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用绿色画笔,绘出一幅“城市氧吧”新美景。

  以打造城市“绿肺”为目标,沛公园高标准规划推进建设,在坡面覆绿、岛屿保留、铺设草坪的同时,完善游船码头、游园小路、湿地木栈道、小广场、观鸟亭等配套设施。曾经的荒滩已然换了模样,龙河穿园而过,处处鸟语花香,市民乐享其中。

  采煤塌陷地上建起的湿地公园,不仅是城乡居民的“后花园”,更扛起了“生态屏障”的重任。

  去年,沛县龙固镇在采煤塌陷地建设湿地公园,成为我市第一个复合型尾水人工湿地净化项目,日均可处理尾水1万吨。在南水北调的流经地实施这一生态修复系列工程,意义非凡,不仅打破了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排的模式,更是沛县保护水源地,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一道生态抢答题。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变身水体净化“缓冲区”,防护林建设织就城乡“保护网”。近年来,沛县持续加快外围河流的防护绿地建设,先后完成了东外环、西外环、西北绕城、南环东延等防护林带绿化工程,建设防护林176.61万平方米,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生态功能显著的一道道绿色屏障。大自然赋予的水、绿、风、土在这里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为城市提供永续的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建设“刚柔并济”,更显弹性和韧性。

  飞“阅”沛县城市更新,每一步,都彰显着民生情怀。

  “十四五”期间,沛县拟改造32个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44.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786户。其中,今年计划改造16个,共13万平方米。

  老旧小区怎么改进老百姓的心坎里。沛县有一套特殊的工作方法。组织设计师、工程师深入社区、走进群众,征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改什么居民说了算;推选老党员、老干部为代表,全程参与改造,怎么改居民提意见;住建局严格验收标准,邀请街道、社区和居民代表进行联合验收,设置改造铭牌,建立回访机制,好不好由居民来评判。

  走进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乱搭乱建”拆除,功能设施完善,更有“推窗见绿”的美景。据了解,根据“绿满庭院”行动,沛县园林城市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街区提档升级等工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沿街单位、小区,拆除围墙,打破固有分割,有绿透绿、无绿增绿、缺绿补绿,集中连片的景区、街区、住区以及周边环境持续提升城市绿地空间生态功能,更惠及了市民生活。

  5月12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沛公路北侧、汉邦路东侧的沛县创新产业园项目,错落有致的整体建筑已具雏形。

  “我们秉承绿色、低碳、生态的理念,依据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标准进行设计建造。”项目现场负责人陈帅宾介绍,建筑外立面选用 UHPC (超高性能混凝土);周边及停车场为透水混凝土路面,可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屋面一体化光伏建筑还能减少碳排放量,“绿色科技”满满的创新产业园已然成为沛县城区的“新地标”,900余个机动车停车位更是为市民提供了便捷。

  “我们正着力打造一座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打通沛县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沛县住建局党委委员王延涛说。

  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是惠及民生的暖心实事,是一座城市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对今年六大类66项民生实事重点工程,沛县将继续下足“绣花功夫”,践行“四敢”精神,聚焦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持续打造生态优、文化兴、景色美的共享空间,推进城市更新“更上层楼”,不断为民生福祉“添砖加瓦”,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沛县新实践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上一条:“六个一”推动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走深走实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