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县民政局积极探索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工作,通过明确“分层分类临时救助”创新主题、细化推进举措,确保创新实践工作有思路、有措施、出成果。
一是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网络。修订完善《沭阳县临时救助办法》,建立县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1个县级帮扶救助中心、30个乡镇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和480个村居帮扶救助站,完善部门间分办、转接流程,根据不同困境因素分层分类实施临时救助,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长效机制。
二是优化分层分类临时救助工作流程。实行申请临时救助告知承诺制,申请人只需承诺申报情况属实,可以不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让临时救助政策服务困难群体更加便捷、高效、及时;将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明确乡镇审核审批主体责任,强化县直部门的监管服务职能;积极开展民政领域社会救助“省内通办”,实现社会救助“掌上办”“网上办”“省内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三是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明确480名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建立社会救助“瞭望哨”,对最低生活保障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对已经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低收入人口监测救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对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低收入人口监测家庭状况变化情况。对有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需求的家庭,运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及时转介有关部门,确保对陷入生活困境的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救助,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构建“资金+物资+服务”救助模式。为实现从关注困难群众物质需求向注重物质与精神需求转变,积极探索建立“物质+资金+服务”救助服务模式,不断拓展社会救助制度的可及性和覆盖面,如在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中,及时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查找家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落实好救助管理和接送工作;对查找不到父母或监护人的流浪未成年人,通过救助保护机构照料、社会福利机构供养、家庭寄养等方式予以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