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海虞镇铜官山乡村乐园,抢眼的法治廉政文化园、民法典生态步道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文化长廊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游览。这是海虞镇司法所联合铜官山村打造的法治宣传新亮点,让法治元素与廉政元素、古文素材与法治文化融为一体,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赋予旅游景点新的文化生命和全新的普法功能。
这是本市司法部门下好“基层法治”先手棋,激发内驱治理“创新力”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本市坚持以“领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高举“先锋领治”一面旗,激发乡村振兴原动力。本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完善“海棠管家”党建工作新模式,以“红色先锋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为依托,为乡村注入“法治元素”。碧溪街道打造了“碧溪有约”工作室、红色议事长廊等一批居民共商共议平台,还与街道团委、教体文卫科、新市民分中心、滨江法庭、辖区学校等部门单位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合力,推出为辖区内青少年带来系列服务的“碧波助苗”党建品牌,用“法治细胞”赋能乡村振兴。
发挥“村民自治”内驱力有助于提高乡村治理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水平。本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各村按照实际,将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以邻为友、移风易俗等内容加入,做到“一村一策”,使其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积极落实村规民约履约制度,提升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将议政代表、政协委员、“法律明白人”加入评议团,既提升了评议团的公信力和说服力,也为评议事项背后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民意通道。
在推进“基层法治”方面,各司法所积极联合街道综治办等部门,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法律法规、“无黑”创建、防范养老诈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同时发挥法治引领保障作用,在现有“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目前,全市共培育“法律明白人”2339名。他们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的难点、痛点问题,让群众知法懂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基层法治彰显“德治”软实力。各地积极探索“新乡贤”治理模式,通过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参与村中事务、解决村里产生的矛盾纠纷,以乡贤榜样来带动村民共建良好的村规民约,树立良好家风、文明新风。乡贤以邻里乡亲的身边人、身边事为突破口,用乡贤榜样的力量来带动树立良好家风,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海虞镇汪桥村推出全市首个文明有“礼”积分管理模式,通过“小积分”兑换“大文明”,不断提升村民自主管理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幸福汪桥的新格局。该村还以文明有“礼”评分为抓手,引导村民约束自身行为,充分发挥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优势,做到有事“好商量”,常态化开展宅基环境提升、垃圾分类、美丽庭院等各类活动,使乡村治理从封闭不断走向开放。
本市还积极搭建“数字智治”快车道,将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进一步向乡村延伸贯通,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碧溪街道以“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组合模式持续升级社区智慧化建设,为老旧小区、拆迁安置小区等引入智能梯控、电瓶车智能充电、人脸识别门禁等数字化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打造“智慧技防街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