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政府印发《关于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重点强化社区卫生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公共卫生网底功能、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服务功能和重点人群的康复护理服务功能。文件指出,让社区有更全面的适宜技术,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在全科诊疗的基础上,贴近居民需求,开展适宜的口腔、儿科、康复护理以及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十四五”期间,将加大社区康复中心、护理中心的建设。同时,将根据区域的人口特征、功能定位和居民需求,新建、改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一些必要的检查检验设备。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将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CT。
此外,文件明确,促进社区用药目录与二三级医院目录逐步衔接,方便居民在家门口配药。此外,通过医联体,又可获得相应的医疗检查配套,土壤“肥”了,梧桐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吸引来“凤凰”。
在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前身是“地段医院”。目前,上海市全市有24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采访了浦东新区的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在2014年前,还没有一个博士愿意来“社区”;而在今年,明确来“社区”工作的博士已经至少有9个。
在浦东“社区医院”中,第一个拥有“博士医生”的是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专业的唐伟华博士,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入职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徐女士如今住在三林,找唐伟华看过病之后就成了他的“粉丝”,她的先生在经过唐医生的治疗后,身体也有了好转。两口子都说:“博士来地段医院,老百姓最得益!这样的博士,多多益善。”
唐伟华此前任教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来浦东后又拜师于海派名中医骆氏妇科第八代传人骆春门下,临床擅长脉诊,无论内、外、妇、儿科,他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靠着病人的口碑,吸引了全上海乃至长三角的患者,日均门诊量80以上。唐伟华说,中医原本就是全科,在社区一样能大展才华。扎根社区8年,唐伟华被遴选为“浦东新区中医药科普青年团金牌讲师”,多次获评先进,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9篇,主持浦东新区卫健委课题1项。
CD81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病。5岁男孩“小耳朵”在三年前罹患此病,备受折磨近两年,无意中到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遇到了刚刚入职的韩强博士,并在韩强的治疗下,逐渐恢复了健康。
韩强本科专业是针推骨伤,硕士和博士学的是中医外科,此前在曙光医院、龙华医院都工作过,学术上也建树颇丰,获得过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听说韩强要去社区做医生,他的博士导师很意外。而他自己却有清晰的想法:在三甲医院,专业越做越细,西化越来越重,而我很想在传统中医上更进一步。而社区的突出优势是全科,有更宽广的发挥空间。一句话,韩强“下社区”,在他自己看来绝不是“下”,而是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医梦”。而正是这个“中医梦”,帮助了很多像“小耳朵”这样的患者恢复了健康。
记者从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张江、北蔡、洋泾、南码头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博士医生,专业以中医为主,此外还有眼科等专业。在最近的浦东新区卫健委大型招聘活动中,又有一批博士、硕士主动应聘,比如,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录得一名今年6月即将毕业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感染免疫)的应届博士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