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安徽农业大学汪承刚团队像候鸟一样来到和县基地,进行乌菜、小白菜、辣椒、甜瓜等杂交授粉工作。
“春季是蔬菜育种关键季节,农时不候人,一旦错过花期,一等就是一年,”团队的袁凌云副教授说,“所以每年一到3月初,我们就带领课题组研究生来到和县育种基地,开展人工杂交授粉工作。新品种培育是个精细活,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并且长期坚持,才能培育出好品种。”
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乌菜、小白菜等不结球白菜种业是和县的传统产业,虽在数量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多为常规种,存在纯度低、耐逆性差等不足,总体市场影响力小,种业企业及繁种农户获得的收益偏低。
针对和县蔬菜产业中的“芯片”问题,马鞍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安徽农业大学深入合作,先后共建了皖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蔬菜产业和县特色试验站、蔬菜育种科技小院、和县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等平台。
蔬菜育种团队依托相关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刻苦攻关。近年来,汪承刚团队累计培育乌菜、小白菜新品种30余个,并开展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研发的不结球白菜良种繁殖技术,广泛应用于和县华禾种业、理想种业等10余家种业企业,十年来累计繁殖良种面积30多万亩,繁殖叶菜良种3000万公斤,提高种子纯度6%以上,制种单产提高15%以上,种业企业累计收入6亿元,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小种子”成就“大梦想”,马鞍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也硕果累累,蔬菜新品种达40余个,全县蔬菜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
高温煮田抗重茬技术、大棚秋延后栽培、在田保鲜栽培、复式日光温棚……这些和蔬菜相关的专利技术都是在和县诞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3.8万亩,年产各类优质蔬菜瓜果120多万吨,总产值达25.4亿元,和县也陆续获得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目前,“水肥一体化”“蔬菜物联网”“蔬菜定植机”等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在和县蔬菜生产中开始普及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5%。
目前,和县已建成种质资源圃30亩、原种和原种繁殖区2000多亩、新品种展示区100亩、种业研发中心10亩。另外,和县还建成一个万吨蔬菜种子交易中心和一个占地200亩的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仓储中心,集蔬菜种子繁殖、储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蔬菜良种“育繁推”基地已投入运营,常年繁育蔬菜种子品种40多个,实现了从“蔬菜大县”迈向“蔬菜硅谷”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