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办小厂起步,走过四十年发展历程的中洲阀门公司,一路走来稳打稳扎,成为一个历经风云变化而始终生机勃勃的“常青藤”。
中洲阀门公司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年的1978年,原名叫阜宁县电动仪表阀门厂,熟悉的人一般称之为“周庄小厂”。公司的创始人周忠亮是老城北周庄村人,他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部队转业回乡,在县里某机关单位工作过一段时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各地的乡镇企业、村办企业逐渐兴起,敢想敢干的周忠亮辞去了稳定的机关工作,回到周庄村带头和几个村民合伙创办了阀门小厂。说是村办企业,但当时大队也很穷,除了给了几间人字头的房子做厂房,其他的设备启动资金都由几个合伙人自己筹措。
办厂光有场地不行,还得买机器设备,请专业师傅。厂子刚刚起步时,几个合伙人把自己的家当都搭上了,周忠亮他们既是老板也是职工,和工人一起干活,和销售员一起开拓市场,企业逐步打开了知名度。
当时的周庄小厂办的是风声水起,还带动了不少周边群众创办阀门厂或作坊,使北周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阀门村”。
稳打稳扎发展之路走得宽
“40年前改革开放大潮刚兴起,人的创业精神特别强。我们一心想把企业办起来。公司做阀门产品,由于质量、信誉好,很快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业务发展地越来越好。”公司老董事长周忠亮介绍说,1998年企业更名为中洲阀门有限公司,2000年在周庄新建现代化厂房,随后企业又在县开发区创办了应流机械公司。
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之后,周忠亮他们冷静沉着,及时分析市场行情,科学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早在1989年中洲公司就开始运用计算机管理,企业自身开发的ERP企业管理系统,使原材料进厂到产品车间生产、物资采购、成品入库、产品出厂等,实现一体化网络控制,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同步运行。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更是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当时正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短兵相接的时候,公司把目标转向出口,无疑是应时顺势的选择。 面对产品出口严苛的要求,中洲公司始终坚持 “依托技术创新、打造特色环锻、为者必胜一筹、引领行业潮流”的目标稳步发展。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开拓,目前企业出口产品份额已经达到了90%,市场拓展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
子承父业转型谋求新突破
和所有民营企业一样,周忠亮和他的企业也面临着“二代”接班的问题。周忠亮与其子周强已经顺利完成“二代”交接班工作数年。
说起当年“小周总”接班的故事,至今仍被公司的老员工津津乐道。2003年,大学毕业不久的周强被父亲叫回了公司上班。上岗之初,周强就被父亲派到车间一线做操作工,除了公司几个主要负责人,同事们都不知道这个和他们在一线车间认真干活的年轻小伙子是他们的“少东家”。从一线工人到管理人员,周强开始帮助父亲处理公司事务,并逐步独挡一面,成为公司董事长。
“要想生存,企业必须转型;要想发展,更要有新对策。”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洲公司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和新品研发力度,强化技术转型升级,近年来,企业投资 数亿元新引进10多台国际先进的加工中心,主打产品大口径球阀生产技术国内领先,目前已与美国、德国、意大利的多家公司进行生产配套,成为外商的固定供应商,进一步赢得市场主动权,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公司更是充分运用技改新设备投产达效的有利机遇,紧盯国内外阀门市场行情,制订得力举措,与国内外10多家知名企业成功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生产形势十分喜人。同时公司还不断研发新品,生产的各类阀门产品已有5大类200多个品种,产品大批量进入国外钢铁、冶金和石化行业知名企业。
企业发展还离不开人才支撑。中洲、应流两家公司共有260余名员工,技术人员10多名,专职外贸贸易员4人,企业一线工人工资平均达到七八千元。企业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每年组织员工体检和老员工旅游,并在车间配备空调和冰箱等,改善一线工人工作环境,使人才招进来,留得住。
从当年的村办小厂,到如今的销售亿元企业,从国内到国外,从美国、德国、法国到日本、西班牙、意大利……企业的合作 “朋友圈”越来越大。2018年,中洲、应流两家公司全年实现销售超2亿元,税收1250万元。
企业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荣誉和认定也越来越多,包括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会员、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阀门分会会员、省阀门工业协会会员、3A级资信企业、省信息化试点企业、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等等。
“下一步,企业将打造智能车间,引进三维模拟制造系统,降低模具损耗,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 作为企业家,“创业创新”四个字始终萦绕在周忠亮周强父子的心头,把握时机、果断转型、善待他人、笑对人生,这是他们作为企业领头人的人生哲学。
我们相信,走过四十年风雨历程的中洲阀门公司,经过岁月沉淀过后,发展的脚步一定会迈得更加坚定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