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苏州 > 文字新闻
江苏昆山:“人才红利”让乡村更“香”
发布时间:2023-05-0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开发区:昆山德国工业园

  在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新征程中,江苏昆山坚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实施乡土人才培养集聚行动,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多方引导各类人才和资源向乡村聚合,激励广大人才在广袤的乡村沃土上建功立业,不断释放“人才红利”,让乡土人才更“香”、让乡村更“香”。

  波光粼粼的阳澄湖水面下,苏州市阳澄湖九百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大闸蟹正快速长个。一排围网圈出的水域,占用了合作社负责人邢金元一年大部分时光。这个曾经在村里长辈眼中“调皮捣蛋的邢家小子”,如今不仅打造出自己的养殖基地,还组建起电商营销团队,并与高校合作研发出秃黄油、蟹黄油等深加工农产品,实现年销售额过亿元。“留在村里‘当农民’就没有出息吗?我想打破这个偏见。”邢金元的底气来自昆山层出不穷的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加持。

  昆山强化资金投入,不断深化人才兴农举措,制定《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社保补贴实施细则》,近年来已累计发放补贴近1000万元,并创新设立规模5000万元“昆农贷”资金池,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较便利的贷款服务。同时,广泛组织“田间学校”等各类技术培训,开展乡村人才“大评选”、农业知识“大竞赛”、职业技能“大比武”、农业产品“大评比”系列活动,让新型职业农民更有职业认同感、社会价值感和个人荣誉感。

  16年前,站在一片野草比人还高的淀山湖镇荒地中,曹丙军和妻子不禁心里打鼓。由于经验缺乏,接连遭遇超低温冻害、国外货款难收回等各种问题。“以前,我总是埋头干活。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我不仅申请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而且被推荐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创业大赛、演讲比赛,视野逐渐打开,路子越来越稳。”自称“养鱼农民工”的曹丙军让小金鱼“游”出了大市场,不仅打造出苏州地区面积最大、唯一通过江苏省级海关监管的观赏鱼养殖基地,他本人也成为中国金鱼协会10大专家评委之一,并在中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中国金鱼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中担任行业专家。

  田间创业有舞台,职业提升有平台。昆山还成立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为依托,创新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探索实施函授学历教育,并通过学费补贴的形式,定向培养农业委培生,推动农民变“秀才”。

  去年,38岁的邢军元也成功成为31名被录取的昆山2022级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之一,迈上了向知识型高素质农民挺进的人生新征程。

  两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苏州)落户昆山市陆家镇,面向苏州和长三角区域打造成为集聚农业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作为首批海外引进的高技术人才,史云组建了长三角智慧农业研究院、创立配套企业苏州中农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慧农业产业需求,着力突破高效农业大数据管理算法、智能分析预测模型、涉农数据服务机制等关键技术。当年度,史云便获评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昆山市双创人才,并获得数百万元项目资助。目前,已带领科研团队创新开辟无人农场,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产品体系,着力构建“1+8”宅基地信息化监管系统,为智慧农业农村建设发展打造“昆山样板”。

  考虑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昆山还配套打造中国农科院华东中心“人才会客厅”,集成行政办公、融资路演、文娱休闲、生活配套等多种功能,引入一批农业领域顶尖科研人才团队,着力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多样性服务,打造农业科技人才与创新成果双“高峰”。

  陆师球是名“90后”,被从无锡吸引扎根昆山后,建立昆山益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出一条“基地+农户+公司”的“菜篮子”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规模化的“订单农业”模式,打造出苏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推进农田园艺化发展,建成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实现农业生产“边际效益”最大化。

  赋能乡村手工艺人才,通过振兴手工艺带动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成为新的乡村振兴切入点。

  针对产业化基础和自我造血能力较弱的文化传承人才,昆山实施专项培养,聚力“搭平台、赛技能、培人才”,鼓励建设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建成“奥灶面制作”“酿酒酿造”“昆曲”“昆绣”等一批民间绝活、非遗传承类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举办昆山职业技能大赛刺绣、茶艺赛等赛事,推荐14人入选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从体系上为乡村手工人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生态圈。

  一条200米长的巴城老街,矗立着多家文化名人工作室,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倪小舟的“江南木雕馆”就坐落于此。这也是全国首家竹刻家个人作品艺术馆,展示了其数百件竹刻作品和抢救性的古代苏工。依托这一集展馆和工作室于一体的阵地,倪小舟长期推进“师带徒”机制,并搭建学习和体验的公益空间,为竹刻艺术爱好者提供技艺指导,让竹刻这门独特的技艺成为“活”在当下的一张江南文化名片。

上一条:“沉睡”资源醒来了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