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下午3点,在成都天府新区的潜溪书院,柔和的灯光下,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满了各种书籍。这个家门口的“文化充电站”,吸引了很多前来读书和学习的居民,也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据安公社区居委委员杨璐介绍,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于阅读空间的需求,在2015年他们将原在这里的一个废旧的仓库改建为潜溪书院。整个书院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内有藏书4万余册。起初来的多是社区的居民,后来越来越多附近社区的居民也会前来。
在书院里面,宽阔、明亮的各种功能区划分的清晰而人性化。在专门的儿童绘本区里,灯光更为柔和,椅子也是彩色的,还有各种坐垫,方便孩子们席地而坐。在休闲区里,咖啡、茶饮、甜点一应俱全,捧上一本书,你可以在这里不知不觉地度过一天。在沙龙区,可以举办各种活动,无论是读书会、新书签售会还是读者交流会,这里都是一个理想的场所。而这些文化活动所得的收入,都将用于书院的日常运营。
“这里的图书大部分都是居民个人或单位捐赠的。来此阅读的市民,只要向书院捐书一本,就可享受免费外借图书一个月的权利。这样我们的书籍资源就会越来越丰富。除此之外,小区里我们还设置了移动书屋。”杨璐说。书院里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是许多考研、考公等备考人士的不二选择。正在一旁阅读的受访者表示,“我家就住在附近,平时骑自行车几分钟就到了。目前在准备考编,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比在家更有效率,所以坚持每天都来,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社区书屋,一定会很受大家的欢迎。”
谈到书院的管理模式,杨璐告诉我们:“我们是志愿者管理,平时会有喜欢来读书的或乐意帮忙的居民会报名,他们自己协商时间。我们也会让小朋友们来参与管理,一方面是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也能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虽然电子产品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不乏还有很多人仍然热爱读书,力求寻找书中的世界。
“我觉得读书能让我在浮躁的生活中沉下来,同时也能扩宽我的视野,增长我的见识。”受访者说。每座城市都应该有几间书屋,它们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与文化气质,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书屋静谧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浸润着城市的味道,等待着每一位读书人。
在很多小学,每个教室的角落里,也有孩子们建立的“小小图书角”。受访老师说:“学生们会自行制定读书角的规则与制度。他们将自己的图书拿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换,从而形成流动的图书角,循环往复,很有意义。”小学生们也纷纷表示,“自己很喜欢读书角,会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拿出来分享,从而交换到更多有趣的书。”
最美不过书香气,最是书香能致远。一处处社区书屋、一面面书墙、一方方书角,融进了城市的肌理,更温暖了读者心房。在成都,还有很多类似于潜溪书院这样的公益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高新24小时城市书房”着力打造文化地标和城市阅读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一处家门口的图书馆。而武侯区长寿苑社区的图书馆不在室内,而是在社区的广场上,书籍被放置在一个个小亭子里。市民可以随意挑选,喜欢哪本便可以直接取阅。书屋倡导居民把自己家中不用的书籍流通起来,让书籍共享,真正地“漂流”起来。
双眼井社区近几年从多方面尝试声音阅读推广,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阅读场景和阅读体验,培养居民“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意识。作为巴金的故居,在一段不足百米的小巷,集中展示了巴金的家国情怀、巴金与读书、巴金成都生活片段等6个方面的内容。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就能通过声音阅读了解巴金及其文学精神。
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在电子书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下,社区书屋既保留了公益属性,又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有效载体,让城市的文化灯火变得明亮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