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这片绿意盎然的热土正孕育着蓬勃活力。
最近,白荡水质净化厂上盖光伏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江苏省首个索结构柔性支架水质净化厂,该项目采用的“光伏+净水厂”模式,因地制宜、就地利用,从而实现能效最高、能耗最低的双赢效果。
提升产业“含绿量”,发展更有“含金量”。眼下,多个绿色低碳省市级“首个”正接连落地苏州高新区,在绿色低碳产业领域新能源、新技术、新业态发展上抢占制高点。
以绿色提高“质”的成色,激发“进”的潜能,2022年,苏州高新区集聚绿色低碳产业企业超80家,涵盖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及绿色服务等绿色低碳核心产业,其中规上绿色工业企业61家,绿色服务业企业20家,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工业产值515亿元,同比增长35.88%,新增重大项目数31个。
澎湃绿动能,绘就新蓝图,绿色正成为苏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
发展绿色产业,如何推动相关产业从起势到成势,再到优势发展?
苏州高新区的解题答案是:做好“加减法”,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做减法,推进产业存量变绿。以绿色为“尺”,推进产业存量变绿,深入实施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加快淘汰落后低端产能,促进区内福田金属、松下电子等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22年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大幅下降,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突破。
目前,全区集聚了以莱克电气、爱普电器、NGK热工、大乘环保新材等为代表的高效节能装备制造产业和以NGK环保陶瓷、滨特尔水处理、云白环境设备等为核心的先进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做加法,依靠产业增量添绿。加快引育新动能,在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开辟新赛道,不断激活创新因子、集聚创新要素。
全区集聚了阿特斯阳光、固德威等代表性企业,苏高新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基地授牌成为市级新能源产业园,科伦特新能源汽车绝缘母排项目、斯科车规级碳化硅芯片模组项目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入选2023年苏州市重点项目清单;光伏领域2022年共备案分布式光伏项目84个,新增备案容量130.23兆瓦,新并网装机32.07兆瓦,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全年发电量1.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32%。
向科技借力、向创新求解,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破立并举,这是胆识,更是决心,汇聚起苏州高新区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强大合力。
培育“绿动力”,激活“绿动能”,金融“绿动”不可或缺。
当下,苏州高新区正全面提升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引来绿色金融“活水”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发行全省首单规模2亿元的“碳中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区内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建筑项目,在直接融资市场实现了精准突破,推动全区优质资源精准配置,预计可实现协同二氧化碳减排量633.22吨/年、节能量237.16吨标准煤/年。
制定“绿色租赁”金融服务方案,深化绿色金融协同赋能,提高区域绿色低碳企业融资可得性,加大对区内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力度。
大力推动各种绿色低碳应用场景的开发合作,通过举办“苏州高新区低碳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推介会”等专题活动,激发绿色低碳产业与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源的协同互补效应,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智能微网示范项目及光储充一体化示范项目等深度合作与健康发展。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血脉通,发展才有动力。如今,金融力量正汇聚成汩汩“活水”,润泽绿色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播撒绿色希望,收获累累硕果。
全国首批绿色园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日绿色产业创新示范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苏州高新区收获了诸多国家级的“绿色名片”,“绿色基因”已悄然渗透在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
太湖畔,庄里山,即将投用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按照国家绿色三星级校园建设,绿色建筑项目面积占比达100%。据介绍,仅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的本硕宿舍建筑组团,就采用了BIM、海绵城市、可再生能源等10多项创新绿色建筑技术。
推动绿色发展,绿色技术大有可为、空间广阔。目前,区内已集聚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众多大院大所,围绕水、气、土壤、固废等修复治理技术、新型环保装备及材料、智慧环境等领域不断探索。
“绿”变催生“智”变。苏州高新区还将推动5G、工业互联网标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链条、全要素赋能绿色制造业发展,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不断提高产业创新浓度。
绿水长流、“风”“光”无限。接下来,苏州高新区将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深挖绿色潜能,推动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转变,不断提高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让绿色发展底气更足,气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