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历史的雷士德工学院修缮一新,重新焕发生机活力;480米浦西新地标开工建设,浦西第一高楼呼之欲出;核心区二层连廊示范段竣工验收,如艺术飘带般迎风起舞……充满活力的北外滩正在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有条不紊的规划建设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在规划设计方面,精益求精,不留遗憾;在工程建设方面,精雕细琢、力求完美;对于项目的招商和运营,精耕细作,发挥最大效益。”是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2020年以来,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按照“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实践区”的宏伟目标,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北外滩开发建设全过程。
北外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程军说:“以对历史、对人民、对时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开发建设的每一项工作,以绣花针精神和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件作品,全力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
精雕细琢修缮历史建筑
雷士德工学院于1934年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五层,两侧逐渐降低为四层、三层,坐北朝南,装饰艺术派风格。平面“丫”形,主入口为尖券门廊,顶部冠露肋穹顶塔楼。窗间墙饰竖向线条装饰并伸出女儿墙,女儿墙折线状起伏,有装饰图案。建筑壮观华丽,装饰考究,设备齐全。
这座百年老建筑,在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一批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下,焕发出崭新活力。
在历史建筑一楼,分布有大礼堂、展厅、前沿设计创新奖主题展、实践工坊、交流室等。大礼堂可容纳300人,研究院以及设计创新领域的重要大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项目经理张鑫告诉记者,大礼堂内的钢窗、灯箱等每一处细节,都经由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精心打磨。
雷士德主楼三层中部区域,是一间有锯齿形屋面采光的绘图教室,因其室内屋面做法独特,也是本次修缮的重点保护房间。
“我们首先拆除了室内后期增加的隔墙,恢复了其大空间格局。在剥除原墙面涂料粉刷层后,发现剪力墙上留有当年的木模板印,建筑的历史年代感油然而生,故大面积保留且裸露了室内墙体。”张鑫详细介绍道,“同时,由于房屋整体平均向北倾斜一定角度,剪力墙上出现了贯通裂缝,我们采用‘粘钢加固’的方式,并精心绘制天梯等图案,粘钢加固配上木纹水泥墙面,整体弥漫着简洁明了的工业风,实用又美观。”
对于建筑内7个壁炉上的釉面砖,均为1934年英国进口,修复仿制难度极大,之前经过几批次砖窑烧制,效果仍达不到修缮预期,为了更好地呈现修缮效果,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寻找专业美院的师生,通过制作砖体白膜、采用矿物颜料一块一块手工描绘出冰裂纹肌理、最后封釉等三道工序,较完美的呈现了与历史原物相近的釉面砖。
精益求精日夜驻场
漫步在空中连廊之上,可以更好地感受北外滩的美。这条全长4.5公里的“艺术飘带”背后,藏着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日夜兼程的汗水。
89-92街坊空中连廊(北外滩连廊试验段)项目,横跨东长治路,车流量大,所以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采取了夜间11点后施工的模式。
连廊两端的高差接近2米,更加大了施工工艺上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仅用4个晚上,就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合龙。由于桥体自然下挠,涉及专业多,也更加考验设计师在现场工艺管控上的能力,项目负责人与方案设计师时刻驻场,出现问题,当天解决。
连廊桥体的三角形铝板包覆是本项目的主要特色,在施工过程中,在夜间环境以及升降车的双重不利条件下,设计师与施工人员,现场及时调整,实量实测,优化尺寸,在保障工期的同时确保将设计预期落地,将效果图落进现实。
“我们在设计中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盯着施工,如果看到有地方不满意,我们就赶紧停掉,然后再去想新的办法。”项目设计主管袁俊杰告诉记者。“因为工期不等人,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后台的设计力量及时供给‘弹药’,以保证我们的项目能够按期完成。”
“连廊的V型柱也是这个项目的一个大特色,现在看到的V柱外包覆非常硬朗,就像一个一体化的整体。”袁俊杰说,“由于尺寸限制,实际上它是由10块形态各异的不锈钢在现场拼合后,不断地打磨成型的,焊缝的位置,出现了凹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与施工人员在现场一起想办法,在焊缝位置增加支撑条,打磨后抽出的方法,最终保证了V柱的整体化。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加快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全力推动北外滩以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在新时代的黄浦江畔精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