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敢”精神推动实干笃行,海门积极营造“敢干”环境,助力企业释放“敢干”动能。近日,海门各地掀起了学习“四敢”精神的热潮,从大企业到小微经营主体,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提振精神,焕新出发,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与魄力,无惧挑战,敢拼敢闯敢干,推动区域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敢”字当头,铆足干劲。海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土、宝地,在这里,众多企业凭借一股拼劲、韧劲做大做强。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稳扎稳打,成为行业标杆。从国内第一次引进美国智能不锈钢冶炼系统和俄罗斯450冷轧管机开始,到吸收、首创、再创新,先后近百次填补国内空白,实现替代进口,为国家能源装备作出了一定贡献。“我们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想、敢试、敢干的历史。”公司负责人说,“今年,我们要立足创新驱动,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营收超10亿元,税收超8000万元。”
2022年,中天钢铁紧跟海门创新发展步伐,逐渐从筹建转向生产。2022年,中天钢铁完成炼铁366万吨、炼钢412万吨、轧材364万吨,营业收入超214亿元,上缴税收10亿元,被评为2022年度南通税收贡献超亿元企业。公司总经理董力源介绍,项目一期一步两条产线已经顺利投产、达产,各项安全、环保指标已达到行业前列。“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董力源说,一期二步和二期项目将主要规划高端热轧卷板及配套的冷轧、深加工生产线,围绕汽车制造、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配套的高附加值钢材产品。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海门的企业家在张謇企业家精神激励下敢拼敢干、敢为善为。通光集团旗下位于海门港新区的通光海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内,一间大跨度的钢结构厂房平地而起。这是通光集团去年上马的高端海洋装备能源系统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0亿元。“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今年实现新的突破。”董事长张忠表示,通光集团创立30年来,从没放松产品研发创新领域的投入,先后取得装备承制单位、军标体系认证,拥有2条贯军标生产线,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齐全军工资质的民营企业。今年将紧紧抓住国内经济企稳向好的机遇,坚守实体、做精主业,抢占更多高附加值细分领域的制高点。今年通光集团计划开展“高端军用线缆组件项目”,预计总投资3.4亿元,建成达产后年产值约5亿元。
位于四甲镇的沪海有色金属铸造有限公司,每年都投入营业收入的5%以上用于研发,仅2022年就增加授权专利12项。记者走进沪海公司看到,几个大型铸造件整齐排列,每个长度在4米~4.5米左右。这是企业法人翟春江带领团队在经过7次试制后研发出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目前已经实现量产。研发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装置申报了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均已取得专利授权。“我认为,制造业强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强大。”翟春江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走科技创新之路。今年有两个目标,一是在去年获得省‘专精特新’企业的基础上,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产能在去年基础上提升两成左右,实现稳中有进。”
敢突破敢创新,才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源动力。“目前我们公司已成功自主研发出A、B、S三系列的骨科术中三维C形臂,并进入医院,广受好评,也获得了国际大厂的独家合作。”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常韫恒说,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一影医疗经历了各种危机,但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竞争力。这几年来,他们利用自身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公司克服了艰难险阻,走上了行业发展的快车道。“今年,我们研发的用于神经外科的国内首台移动式大孔径CBCT也获得了国家注册认证,即将投入市场。”常韫恒说。
走进慧聚药业的研发室,研发人员埋头实验,潜心专研。近年来,慧聚药业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了快速发展。“慧聚药业将坚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责任履行,积极创新、不断进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慧聚药业总经理特助陈俊表示,慧聚药业正在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的建设,通过加强协同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海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