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2022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颁奖典礼在浦东群艺馆举行。在国家文旅部、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局指导下,浦东新区作为主办方,以打响空间大赛品牌为契机,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长三角及全国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升级再赋能。
国家文旅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出席颁奖典礼,并共同启动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
国家文旅部公共服务司一级巡视员陈彬斌,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上海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董依雯,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长萧烨璎,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玮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以“五个新”打开空间典范新天地
李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的诞生亦是如此。过去,基层公共文化空间不够美、运营理念不够新、服务品质不够优、年轻群体不愿来等痛点堵点,亟待职能部门探索和解决;也因为浦东三十多年的巨变,不断刷新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的新期待、新愿景。
2018年,在市文旅局和浦东新区共同发起、策划下,首届大赛应运而生。五年来,赛事初心不改,始终心系万家灯火,坚信梦想引领生活。大赛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首创“设计+服务”的综合评定标准,聚焦发现和推出“五个新”空间,即具有全新设计理念、全新服务内容、全新服务方式、全新服务人群和全新运营模式的典范空间。
五年来,大赛已实现从浦东、上海走向全国的跨越式发展。市民在浦东群艺馆举行的空间大赛五周年特展上,可从图文版面上看到一系列亮眼的数据:2018年,仅有上海一地的112个参赛空间;2022年,全国112个城市推出了1605个参赛空间。大赛累计覆盖参赛空间3526个、推出获奖空间805个、获奖设计师、机构33名,线上线下参与过亿人次。与第一届相比,大赛已实现十、百、千、亿的量级提升。
5年办赛、硕果累累 实现大赛影响力、生命力的量质巨变
大赛建立了超千个最美空间的案例样本库。这里不仅有最热的网红打卡地——浦东美术馆、全国海拔最高的书店——朵云书院上海中心店、全国博物馆的典范杰作——苏州博物馆、高颜值时尚网红地标——黑石公寓,也有充满精致烟火气的时髦小菜场——勤海睦邻中心、永年菜场,更有让人心生向往的度假胜地“美丽乡村”——江苏计家墩、浦东宿予民宿、四川竹艺村;还有工业遗存改造后焕发新生的跨界新型综合体——船厂1862时尚艺术中心、安徽合柴1972文创园等等。而随着全新的20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在颁奖典礼上揭晓,案例样本库也因此进一步充实。
大赛打造了集聚上百名专家、设计师的专业人才资源库。一直以来,大赛都将公共文化领域专家和专业设计师团队,作为打造高品质赛事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本届大赛颁奖典礼有近20位专家参加,包括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空间大赛评委会主席蒯大申、大赛创始(核心)评委张松、方旦、范文兵、胡晓云、姚之洁等等。历届大赛积累的设计师库中,还有获得过国内建筑设计最高荣誉,钟书阁、思南书局等网红空间的设计师——俞挺,碧云有书艺术书店的设计师——顾忆、绿之丘设计师——章明与张姿;也有柏振琦、孙轶家等诸多设计新锐。
大赛还开拓了覆盖全国11个省市、112个城市的新格局。以2018年首届大赛覆盖上海16个区为起点,历经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全覆盖,再到现在纵深辐射全国11个省市、112个城市、1605个参赛空间,空间大赛的影响力、品牌生命力已实现量质巨变。通过大赛平台,各兄弟赛区密切协作,通过互访调研、联合办赛等方式,加强赛事联动、资源对流,助推各赛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秉持初心、创新机制 增强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的信心
五年来,连续举办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不仅是为了评空间而评,不单是为了推设计师而设,不是只为了找运营团队而办。只有坚持以人民至上,优质资源赋能基层、创新运营模式惠及基层、提升内涵品质扮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代化水平才会越来越高。
激发优质空间设计服务人民的价值取向。浦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一批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场所、标志性空间不仅已经成为海内外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也已然成为世界空间外观设计前沿理念的交汇地、试验场。浦东倡导“谁是使用者谁作主”的理念,广泛邀约、积极嫁接、就地转化,大力支持优秀青年设计师。
在沪东造船厂旁,有个户均居住面积仅约13平方米的老工人新村,极为缺乏公共空间。大赛对接设计师孙轶家,将小区原先的一座马桶站,改造为颜值极高、效用极好,居民可以做饭、阅读和会客的公共会客厅,大家自发称之为“暖亭”。陆家嘴融书房原为一座普通的老式图书馆,年轻人很少来,通过对接设计师陈嘉炜改造赋能,现在每周末举办两场陆家嘴读书会,在线传播过亿,现场一票难求,今年将迎来400场盛典,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浦东每年都会安排专项资金,推出覆盖全区36个街镇的基层文化空间设计补助项目,今年也将持续推出一批“梦想改造家”式的新空间转化成果。
创新优质运营服务激活公共文化空间的工作机制。设计管前道、运营管后道,好的运营,是精良的设计理念的延展和升华,只有将办赛实践和成果从优化空间外观设计,推进到内部运营模式创新,才能避免不少新晋网红空间因传播炒作一哄而起、因管理不善一拍即散的局面。
为此,大赛致力于建立完善公共文化空间运营库,持续发掘培育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经验的运营团队参与运营。例如,有一家位于浦东黄金地段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曾经主要活动人群在50岁以上,单日最高也不过接待200人。在引入社邻家闫加伟团队,对其进行硬件改造后,运营经费一分不增,年开展活动场次和服务人次达到改造前的3倍,年轻人群和亲子比例大幅提升,占比高达65%。
增强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的信心。公共文化空间美化升级,政府不能唱独角戏,要奏交响曲,要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的氛围,要大力探索政府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的路径。这也是大赛的成果、价值、功能所在。各地政府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社会主体参与新型空间打造的补贴。各地涌现出一批这样的案例,比如江苏扬州三湾城市书房、浙江杭州童尚集、重庆千叶美术馆、成都方所书店、河南大南坡乡村美学示范村、山东几何书房等。
通过大赛,浦东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两个转变积极探索,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优质运营服务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全社会参与的信心,为长三角及全国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升级再赋能。以政府一家唱独角戏转变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交响曲,以政府一家投入为主转变为政府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
上海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首届大赛在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平台上应运而生,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倡导下,浦东新区积极举手主办,五年来市区强强联手共同推动大赛不断扩大影响力,大赛立足上海,逐步辐射长三角,并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