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群在水底自由穿梭、树上撑起一朵朵“白伞”、溪涧蟾蜍发出奇特的叫声……这样的画面背后是五彩生物和谐共生的秀洲。3月4日,记者从秀洲区生态环境分局获悉,秀洲区首次公布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在全市首批完成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在鸟类调查中,项目组调查人员记录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即黑脸琵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分别为白琵鹭、水雉、白腹鹞、红隼、燕隼、游隼、云雀。在哺乳类调查中,记录到了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鼬。在植物调查中,记录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和水杉,二级保护植物舟山新木姜子和野大豆。
不过,摸清生物“家底”不只着眼新物种,更需要普查。截至目前,秀洲区记录到各类野生生物数百种(含种以下单位),其中陆生维管束植物共有92科230种;浮游植物6门65种属,浮游动物3门32种属,底栖动物2门4种,着生藻类2门4种;鸟类15目39科103种;两栖动物1目4科6种,爬行动物1目3科10种;哺乳类5目6科10种;陆生昆虫14目107科273种;大型真菌6目13科16种。
去年4月,秀洲区正式启动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我们把全区分为7个网格进行生态系统、陆生高等植物、水生生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的全面调查,并在网格内将王江泾镇和油车港镇作为重点区域进行哺乳动物、昆虫、大型真菌的调查。”秀洲区生态环境分局综合规划与自然生态保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秀洲区地处太湖平原,经过数千年来的垦殖开发,全区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为了更好地调查到区域内较为典型的水生生物物种,项目组在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石臼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秀湖公园、穆湖森林公园等重要生态区域均设置了采样点。
调查旨在针对性保护,促进生物繁衍生息。多年来,秀洲区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规划经验,陆续颁布的《浙江秀洲莲泗荡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2年)》《浙江嘉兴运河湾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秀洲分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1年)》《秀洲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多个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规、文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除了此次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秀洲区连续多年开展的麟湖省级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等,也为摸清秀洲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家底”积累了不少数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秀洲区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盾”专项行动、环保督察等,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巡查检查,强化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资料收集和整理,全面排查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自然等行为,全方位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工作。
“在多年积累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基础上,在区域内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的设计、建设工作,积极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同时,也希望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让更多人投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上来。”秀洲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曹志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