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是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近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巴中市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经历三轮试划和四轮正式划定后,于2022年11月正式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启用,这也标志着我市未来城乡发展框架有了法定范围线,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新一轮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什么是“三区三线”
“三区三线”具体指哪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间规划科负责人郭铖介绍,“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城镇空间是以承载城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要素为主的功能空间。农业空间是指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为主体的功能空间。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
“其中,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陆域、水域、海域等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郭铖介绍,永久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的耕地。城镇开发边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
“作为实现国土空间管控的重要手段,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的必经之路。”郭铖表示。
“三区三线”划定情况
“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28.07万亩,占现状稳定耕地的89.43%,较省上下达的326.91万亩多1.16万亩。”郭铖介绍,全市共划定耕地保护目标378.54万亩,占现状耕地总面积98%,较省上下达的耕地目标控制数378.26万亩多0.28万亩。
“同时对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重新甄别、分析并进行优化完善,特别注重生态保护红线内部人为活动矛盾冲突的处理及重点项目用地空间、廊道的预留,共调出原红线内各类用地2.73万亩,包括矿权、人工商品林、重大项目等,解决了米仓大道、苍巴高速、文旅项目等重点项目用地问题。调整后,全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50.95万亩,占市域面积的14%。”郭铖介绍,全市共划定城镇开发边界24.09万亩(包括现状城镇建设用地11.57万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3.49万亩,批而未用土地4.76万亩),增量空间8.25万亩,年均5500亩。
“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我们按照自上而下下达指标、自下而上上图入库的思路统筹开展划定工作。过程中充分征求县(区)、各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群策群力,以国土空间规划为龙头,准确把握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围绕我市战略定位、空间格局和要素配置,精准有效地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国土空间治理能力。”郭铖表示,下一步,将以“三区三线”划定为支撑,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进一步扬长补短,以高质量国土空间布局为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