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活水”畅流,才能有力助农振兴。
去年,常熟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依托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下沉服务重心,借助第三方力量,在经营发展、经营服务、运维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打造全新的乡村金融发展模式。引导资金和综合金融服务向农村地区流动,实现了从线下服务为主向线上为主、线上线下融合转变,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升服务半径,助力乡村振兴。
金融服务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新时代更加迫切需要金融反哺“三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去年,本市各金融机构深耕本土,坚持主业,面向“三农”领域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服务“三农”和小微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争做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截至2022年末,本市涉农贷款余额2452.56亿元,同比增长13.74%,较年初增长297.48亿元,涉农贷款增长额占贷款增长总额的比重为49.37%;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165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数量位居苏州大市第一。
中国人民银行常熟市支行联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常熟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常熟市农村信用主体评定管理办法(试行)》,致力于健全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采集机制和信用评价机制,引导银行机构积极运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在授信、利率和服务方面,对重点领域乡村产业、信用评价良好的经营主体给予优惠和便利。截至目前,首轮580户农户的“信用户”称号以及2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经营主体”称号已经完成评定并予以公布。本市还积极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和融资。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本市新增16家涉农企业挂牌省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累计农业板挂牌数达35家。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兴旺”被置于首位,这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本市一家稻米企业近年来持续提升水稻种植技术,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生态化种植,成为当地重要的粮食稳产保供企业。去年2月疫情发生时,企业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农药化肥、农机装备等物资准备急需大量资金支持。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常熟农商银行主动对接企业,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疫情专项资金,以优惠利率发放贷款200万元,节约企业利息成本超1万元。
去年4月,中国农业银行常熟分行成功为常熟市农业农村局搭建“四网融合”农村集体数据共享平台,将村级集体资金联动监管系统与常熟市农业农村局资产资源、村级财务和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系统相融合,建立农村集体数据共享平台,成功在常熟5个镇级板块、61个村及涉农社区上线。该平台实现了对资金、资产、财务核算、合同的融合管理,打破了基层处理数据时出现的信息时差、信息孤岛等藩篱,巩固提升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
与此同时,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指导常熟农商银行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推出“乡村振兴、燕进万家”工程,开展整村授信,不断推进金融服务下沉到镇、村,并以整村为单位实施网格化管理,全方位了解农户特征,缓解银行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信贷投放,增强农户授、用信的获得感。常熟农商银行“整村授信”已在常熟341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全覆盖”,通过背对背评议建立授信白名单,完善家庭综合信息,目前家庭信息建档共计155万人,信息建档率达到10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为“三农”服务既是金融的使命,也是金融的责任。
“去年,常熟农商银行创新推出‘政银挂职’模式,选派274名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兴村特岗·飞燕专员’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挂职,推动金融服务下基层。”常熟农商银行董事长庄广强说,通过建立定村、定时间和定服务的“三定”挂职机制,明确重点工作和驻村职责,推动挂职金融干部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以实际行动在服务乡村振兴道路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该行挂职干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重大事项的调研实施,走访了常熟2万多家企业,开展普惠金融宣讲活动近3000场,宣讲受众近33万人次,有效拓宽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疫情防控期间,挂职干部积极加入村(社区)及高速卡口的防疫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1.6万小时,与镇村一起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子,从而有效助力乡村发展。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相关部委办局,把社保、医保、行政审批事项等引入各银行网点,就近为百姓提供综合性的金融便民服务。常熟农商银行还创新推出“飞燕文明积分”,将星级文明户积分、“学习强国”积分、志愿者积分与飞燕积分打通,实现“三分合一”,村民可使用“飞燕文明积分”在银行网点、手机银行等兑换生活用品。
新的一年,常熟市金融行业将围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特点,进一步完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专属金融产品,支持发行乡村振兴票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着力耕耘金融服务“三农”“责任田”,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