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好民生画卷,点亮百姓幸福生活。翻开2022年全市民生工作账本,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在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生实事关系着民生改善,更连接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细数2022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宜兴市人民政府始终致力于把民生实事项目办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坚持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全力推进7大类20项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从项目类别来看,包括帮扶救助类3项、交通出行类4项、人居环境类3项、城市提升类2项、卫生健康类5项、养老服务类2项、教育事业类1项,分别由16个部门负责推进落实。
除了市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和桥医院)因疫情期间紧急征用作为收治隔离点,影响项目建设进度,被调整出今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外,剩余19个项目均已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情况关系百姓幸福感,在实施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民生实事人民定、建设成果人民评”的理念。今年我市首次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在今年年初的人代会上,经过票决,从 30 件候选项目中产生了今年年度 20 件民生实事项目,涉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这也标志着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过程步入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轨道。此外,牵头部门形成了项目实施情况跟踪督查机制,明确了情况通报、问题反馈、意见交办等工作要求,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真正让民生实事项目成为人民群众看得见的“人民项目”。
民生兜底事关困难群体衣食冷暖,也体现着民生实事项目的“温度”。市民政局在推进“对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援助服务”项目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在更高层次上贴近居家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定制服务需求作为破解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难题的突破口。2022 年,我市 居 家 养 老 援 助 服 务 人 数 达66495 人,占全市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数的 19.37%,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足不出户的贴心养老服务。
美好生活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市残联深入推进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按照每人每年120元标准,为全市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减小了意外事故对残疾人家庭生活的影响,有效防止残疾人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也让好日子由屋内延伸到了屋外。2022 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再续新篇,15 个宜兴市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一一建成,10 个无锡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稳步推进,36 个规划发展村美丽农居建设如火如荼,带动我市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以点带面、以优促优的良性循环。在城区,下漳河、东山支河等 6 条河道经过河道清淤、污水纳管等生态治理后旧貌换新颜,吸引不少群众拍照、点赞。此外,我市还投资 3500 万元在 G104、S230、百合大道沿线 96 公里,新增信号灯、电子警察、测速等宣传提示装置、监控抓拍设备、区域测速系统和机非护栏等设施设备,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安全出行环境,50 只城乡公交候车亭和城区新增的 2000 个机动车公共停车泊位也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心。
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实事项目始终积极回应。2022 年开工建设了金城小学,到 2023 年秋季,这个占地 36900 平方米、现代化教育设施一应俱全的全新校园将与市民见面,并吸纳 2000 名学生入学,进一步缓解周边生源就学压力。同时,宜兴市医疗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区)也在今年完成建设,目前进入系统安装调试阶段,预计 2023 年 5 月将全面投用,届时,这个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健康体检、康复和急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医疗中心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医疗软硬件水平,改善群众就医环境……一项项民生工程正不 断 为 民 生“ 加 码 ”、为 幸 福“提速”、为生活“添温”,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