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CCTV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一则“江苏昆山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新闻,聚焦昆山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小切口,展示新时代新农村“居民自治”的样板。
近年来,我市通过制定村民专项公约、建立农村垃圾分类“管家团”、挂钩人居环境整治等方式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具体实践中,市垃分办逐步完善“123”工作机制,即草拟一份“垃圾分类专项公约”,在各村的宣传橱窗、公告栏上张贴,用几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将垃圾分类写成了规范,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邀请村民共谋共商,集体投票决策将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将村民从参与者转变为决策者,大大提升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打造两支队伍,各村建立起农村“管家团”队伍,由村干部带头,吸引村内老党员、村民志愿者参与,常态化开展“六点半‘垃’家常”入户宣传,检查“一户两桶”设置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管家团”成员740余名,累计督查整改问题2000余个。打造多功能的清运队伍,组织开展收运人员培训,指导准确扫码、分类收运,引导收运人员强化职业认同感,承担起宣传员、监督员职责,在收运过程中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交流,一边收运一边传递分类知识并倡导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开展三项监管,常态化实施“三级”监管,苏州、昆山及各区镇常态化开展辖区内自然村暗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处理,书面回复整改闭环;项目式推进“清单”销号,结合日常督查灰榜情况,建立起“垃圾分类低分自然村”清单,派发专项整改单,通过“一对一”挂钩模式,现场问诊,助力“低分自然村”“脱薄争先”;规范化打造示范样板,鼓励农村自挖潜力、发挥优势,激发村民自治活力,积极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从组织架构、分类体系、创新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水平。
农村垃圾分类切口虽小,却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一项有益尝试。下一步,我市将厚植分类文化,夯实分类长效,积极倡导全民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