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现在乡镇卫生院也能做剖腹产手术,太方便了。”日前,在千祥镇中心卫生院新手术室内,30岁的胡女士在市人民医院“下沉”妇产科专家的执刀下,顺利接受了剖腹产手术。
在医共体建成以前,我市与很多地区一样,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乡镇卫生院诊疗能力不强,导致很多村民看病仍喜欢往城区跑,乡镇卫生院则门可罗雀。2017年,这个局面得到破解。那一年,我市开展医共体建设,在市级层面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和医共体管理中心,对全市医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同时,确定了由4家市级公立医院对全市18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托管的模式,成立一个紧密型医共体,实行“一本账、一盘棋”管理机制,让全市医疗机构成为“一家人”。
“医共体建设目的在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实现大病大医院看,小病家门口看。”市医共体管理中心副主任、市卫健局副局长鲁世俊说,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对症下药。
市人民医院是全省首家县级“三甲”医院。前不久,该院投资3.3亿元的现代化手术中心正式启用。这家手术中心的硬件水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堪称一流——39间手术间全部实现数字化,每台手术都可以留下数字视频记录。近日,45岁的市民郭方(化名)在市人民医院新手术中心顺利接受了难度较高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郭方的妻子通过扫描专属二维码,在手机上实时查看手术进程。
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主任陈立军表示,目前,该院冠状动脉搭桥术位列浙中地区第一、全省第四,患者的心脏疾病都能在县域内解决,不出市即可享受省级水平医疗技术服务。“今年,我院有27个重点关注术种‘闯’进全省前20。”市人民医院院长陈翔说,医院每季度还会邀请第三方机构开展患者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连续几年均保持在90%以上。
“小病家门口看”如何实现?市医共体管理中心执行副主任、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吕忠说,市医共体成立医疗、护理、院感、药事、检验、放射等8个质控中心,由市级牵头医院每季度下基层检查指导,按市级医院标准同质化推进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据统计,今年4家市级牵头医院下派专家基层坐诊近1万人次,通过“传帮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举措不止于此。一方面,市医共体创新建立了“人才池”,医共体医务人员实行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在城区、平原、半山区、山区进行8年轮岗,并根据地域差异性分别给予相应的工资分配系数。此举有效破解了乡镇医院“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等难题。另一方面,市医共体对慢病管理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慢病防控体系。如今,每位35岁以上的患者,在就医前都要进行血压测量。如发现血压异常,信息平台会将患者信息在线推送给社区医生,交由他们二次复核,经复核明确诊断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形成闭环管理。
经过5年的扎实推进,市医共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年门急诊人次从2017年的170万增长到今年的230.54万,基层就诊率达70.62%以上,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县域就诊率超90.09%,是首个突破90%的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