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连云港 > 文字新闻
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迈进
发布时间:2022-12-20  来源:东海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开发区: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

  眼下,走进东海乡村田间地头,秸秆还田留下的清香飘满乡野。麦苗已长满了黑土地,长势喜人,仿佛置身绿色海洋,给冬日的田野带来了勃勃生机。

  在平明镇老庄专业合作社,时不时看到种粮大户忙碌着运送稻谷过来烘干——烘干后进仓——再卖到当地粮管所或大米加工厂,还有的被经销商上门收购,销往山东、天津、苏南等地,一派丰收之后的繁忙景象。

  今年,在遭遇夏季持续高温和秋季冷空气影响下,仍然夺取秋粮增产。全县收获水稻97万亩,总产达5.9亿公斤,比去年增产3.3%。全年粮食总产突破12.5亿公斤,比去年增产 9100 万公斤。至此,东海粮食生产实现“19连增”的辉煌业绩。

  东海是农业大县,粮食综合生产水平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近10年来,在116万亩粮食耕地面积上平均每年生产粮食11.9亿公斤,除满足本县124万人口2.5亿公斤粮食自给外,每年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粮食9.4亿公斤。

  多年来,东海历届县委、县政府牢牢守住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两条底线,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加大政策引领、资金投入力度,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稳粮富民”工程紧紧抓在手里,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先进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东海县农业基础条件好,得益于五六十年代大兴水利,修水库、挖河道,全面实施旱改水工程,拥有“百库之县”之称,形成完善而高效的排灌系统,粮食生产旱涝保收。

  上世纪80年代,东海县东部产粮大乡先后涌现出平明、浦南、房山、张湾、黄川、安锋、驼锋7个亿斤粮乡镇,当时全国共10个亿斤粮乡东海有其七。其中,平明镇为全国首个“亿斤粮乡”。进入本世纪以来,先后又有桃林、石榴、白塔埠、青湖、温泉、曲阳6个乡镇跃入亿斤粮乡行列。至此,除了浦南镇行政区划调整出东海外,全县19个乡镇(街道)已有12个亿斤粮乡。

  为了不断提高粮食产量,东海县委、县政府在粮食生产上一着不让,打牢基础,从早期的低产田改造、分片开发“丰产田”、“吨粮田”到现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环扣一环,粮食产量一步一个台阶,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不断提升。平明镇从当年的跨入亿斤粮乡,到今年粮食总产突破1.65亿公斤,增长了3倍。

  东海县农业生产历史上也有过“痛点”。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度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民种田积极性。

  为走出这一怪圈,历届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进入“十三五”全面脱贫阶段,寻求破解这一难题的良方猛药更显迫切。先后采取了保护价收购、加大补贴力度、推广优良品种、发展龙头企业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品牌强农、产业富农战略,本着既保“粮袋子”又要“钱袋子”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农业生产必须在充分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副市长、县委书记宋波说。

  在“十三五”脱贫攻坚伟大进程中,东海县平均每年发放粮食生产政策性补贴3亿元、农业项目专项资金2.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农村贫困人口30368户、84042人,2019年提前一年全部实现脱贫。

  双店镇地处西部丘陵地区,人均耕地不足2亩,加上土地贫瘠,农业产出低下,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扶持群众发展花卉种植。目前,种植百合、非洲菊、郁金香、玫瑰等40多个品种达23000亩,日光温室大棚10000多栋,形成“万亩鲜切花产业基地”。镇里还投资200多万元在花卉专业村三铺村建起了鲜切花电商物流中心,带动鲜切花线上销售。2021年,该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享有“中国鲜切花第一镇”“华东花都”等美誉。

  走进该镇三铺村,成片的鲜切花日光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大棚里温暖如春,百合、彩菊、郁金香竞相开放,满眼花的世界。村会计李沈阳介绍:“全村共流转土地2300亩,发展鲜切花日光温室大棚1000多栋。全村人均收入由‘十三五’脱贫攻坚前的不足万元提高到今年的28695元。”副镇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大宝,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鲜花产业致富之路。郝大宝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及“中国好人”称号。

  村民梁广新,全家6口人,既要负担残疾母亲医疗费,又要供两个孩子上学,生活十分困难。在镇村帮扶下,启动扶贫贷款、阳光贷款30万元,2016年建2个鲜切花日光温室大棚,第二年就实现脱贫。现在他家日光温室大棚已发展到8个,行情好时年收入高达20多万元。“没有贷款扶持,种大棚想都不敢想,有了好政策,投资不用愁。”梁广新边说边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下一步,双店镇将凸显‘晶都花汇’产业党建联盟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全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扎实走出一条产业强镇、富民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镇党委书记刘斌说。

  素有“苏北米粮仓”之称的黄川镇,为了提高水稻产出效益,该镇大胆探索,将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改造成“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稻虾共作模式”,实施立体、生态种养。目前,已形成5000亩稻虾共养基地,既提升稻米品质,又增加农户收入,每亩可增收近3000元。

  为了释放更多的富余劳动力,激励农民择业增收,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县农业农村局、镇村干部走访种田能手,鼓励种田大户牵头承包农户的土地,在土地流转、贷款扶持、技术指导等方面,县乡村三级靠前服务,提供支持。

  平明、张湾、房山、黄川、驼峰、白塔埠等东部产粮大镇,农户以每亩每年1200元租金租给大户种植,加上财政耕地保护补贴每亩120元,可每年每亩坐收1320元,原来守着两亩田“撑不到也饿不着”,如今腾出手来进城打工,农民变成了职工。身份的转变带来了收入的大幅提升,工厂里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年增收60000多元。种粮大户和农户之间实现了双赢。

  平明镇年年丰家庭种植农场,共承包37户村民667亩农田。“今年水稻全部机插秧,在气候条件不利水稻生长的情况下,机插秧抗自然灾害优势非常明显,平均亩产达700公斤,加上夏粮小麦,除去种植成本和每亩1200元土地租金,每亩纯收入在500元以上。”从年轻的农场主刘明明的话语中感受那份满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镇像刘明明这样成规模的种粮大户先后涌现出30多家。

  驼峰乡景丰家庭农场共承包516亩土地。农场主曹元锦介绍:“水稻种植优良品种华粳5号,产量高,米质优,今年稻麦两季亩产达到1040公斤,加上补贴,可收入25万元以上”。

  如今,全县已打造成淮沭新河、蔷薇河、国道、省道沿线4条“家庭农场示范带”和优质高效绿色农业长廊。现有家庭农场840家,承包26250户农户的流转土地达65万亩,流转比例达40.2%。

  近年来,东海县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粮食品质、发展生态农业的重点工程来抓。今年,全县共投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5.084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达141万亩。建成部级水稻万亩示范片2个、千亩示范方8个。项目区内共新增耕地36.21亩,新建电灌站35座、疏浚沟渠58000米,衬砌渠道33.7万米、渠系建筑物16436座、管灌12200亩、水泥路39.5万米、沟道治理6831米、农田林网26万米。

  去年,在石梁河镇刘金村实施农田尾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示范的基础上,今年又在房山镇实施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对排水中颗粒悬浮物及氮磷等进行拦截和吸附,实现退水不直排;河道配备一体化智能水质监测仪,对水质24小时实时监测;安峰镇沟渠护坡采用植草砖和生物毯,农田灌排系统实现生态化。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推行农产品溯源化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升农产品质量。目前,列入溯源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农户达5500户。实施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推广有机肥作基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区内使用有机肥150多万吨,削减化肥387吨。

  县农业农村局还通过发放机械专项补贴资金等激励政策,加大农业机械化普及力度。今年,全县共发放购机补贴1.1亿元,发放水稻机插秧、犁耕深翻、秸秆还田、无人机植保、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播种、小麦机播等机械作业补贴共4000万元。12个亿斤粮乡镇,从种、管、收到烘干,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成本每亩下降近200元。全县粮食收种机械化率达100%,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县农发集团投入2800万元,在平明镇建成全自动智能化育秧中心,从育秧上盘、播种、喷水等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可为10万亩水稻提供机插秧秧苗,既提高了产能,又节约了农户水稻生产成本。石榴、房山等亿斤粮乡镇育秧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将在明年水稻栽插前投入使用。

  农业高产,品种是关键。县农业部门每年指导农户引进优良品种10个以上达2500万公斤。同时,选择土壤好、农业设施完善的高产田块作为良种繁育基地,今年,繁育稻麦良种50000 亩,县乡农技人员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在驼峰乡麦坡村,麦苗已覆盖田间,绿油油的一大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管乾介绍说:“今年小麦面积仍然保持在118万亩,全面推广淮麦33 、烟农19等优良品种,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有了好“牌子”,才能卖出好价钱。东海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品质优良,长期以来,优质农产品只卖“土特产”的价钱。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引起了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创建了“东海大米”“石梁河葡萄”“黄川草莓” “东海西红柿”“东海淮猪肉”“双店百合花”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大米产业拥有24个无公害大米品牌和4个绿色稻米品牌,畅销全国各地。平明镇获批全省首批“味稻小镇”,该镇“晶谷子”牌大米荣获江苏省第四届“华西杯”江苏好大米品鉴推介会特等奖。目前,全县创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65.4万亩,全县从事稻米加工企业达100多家。

  “土特产”有了“身份证”,农产品实现了从“卖土特产到卖品牌”的华丽转变。有机大米从每公斤16元卖到每公斤30多元,东海淮猪肉市场价每公斤200多元,高于普通猪肉的十几倍,身价倍增。

  与农业生产相配套的农业龙头企业随之应运而生。目前,拥有市级以上规模企业75家,实现年销售收入200多亿元。拥有外向型企业16家,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3个。培育出“乡村小乔”等一批农村电商品牌,促进了农产品线上销售,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

  以获评全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为契机,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多元主体参与”的一体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格局。先后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73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453个,国家级示范社5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8个,为现代农业提供“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

  展望东海农业,东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单华昌说:“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农业全产业链进程,推动农业产业品牌打造,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高效。”

  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东海乡村壮美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

上一条:投资额超154亿!市经济合作局“线上”招商成效显著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