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将对接南京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与沪苏浙同频共振。党的二十大,坚定了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信心。我市干部群众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心同力,以实际行动加快“融长”步伐,把马鞍山打造成为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
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区城市,安徽融入沪苏浙的“桥头堡”和“最先头部队”,四年来,我市将对接南京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与沪苏浙同频共振,推动一大批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引进一大批沪苏浙产业项目落地,在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与沪苏浙结合、嵌入、衔接更加紧密,探索以“一体化”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初步形成。
党的二十大赋予了区域重大战略新内涵,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安徽省‘三地一区’定位和马鞍山自身实际,对新时代新征程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新使命新任务进行分析研判,找准目标定位和下一步努力方向。”市发改委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黄嵬表示,我市将利用与南京市毗邻边界线长、融合发展基础好的优势,深化毗邻合作,不断提升同城化发展水平;利用工业基础与生态环境优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宜游宜业宜居的长三角精品城市;利用多重区域重大战略叠加交汇的区位优势,发挥郑蒲港铁水联运、区港联动等优势,打造长三角西向门户的节点和对外开放新高地,服务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思想理念的一体化。”市委党校现代科技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沈洁说,我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沪苏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市的经验,选派年轻干部到沪苏浙重要部门挂职,深入了解沪苏浙的办事效率、工作机制等。”沈洁建议道。
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就是打破地域限制,推动市场一体化,从而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更合理的产业分工,共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沈洁说,沪苏浙产业的外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有机会融入沪苏浙的产业链,从而有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翅膀。
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科技创新优势明显,科技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市也充分利用长三角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和融合。本地龙头企业华菱星马与浙江吉利战略重组,布局建设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基地。“我们要进一步健全产业合作机制,增强创新动力,实现与长三角地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沈洁说。
今年10月1日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的《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施行,为建立长三角区域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提供了法治保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还要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品质都应该是一样的。”沈洁认为,长三角城市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同,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化水平,让百姓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源头活水。市投资促进中心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以聚力招大引强为主线,以产业协同发展为突破,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今年1至10月,全市共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20个,首期投资1181.32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项目266个、占比63.3%,首期投资798.6亿元、占比67.6%。全市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1231.1亿元,来自长三角地区790.2亿元、占比64.2%。总投资额107亿元的海螺绿色建材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额100亿元的雨润食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额65亿元的爱柯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等一批长三角区域优质项目落户马鞍山。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期做好招商工作指明了方向。”市投资促进中心对外联络科科长李耀文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市投资促进中心将统筹全市驻外招商力量,强化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力度,复制青浦工业园等安徽省首批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制度创新经验,着力推进全市各园区与沪苏浙园区对口合作。同时,围绕产业链招商,以产业链链主企业为核心,发挥行业龙头引领作用,探索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招商机制,吸引长三角区域有产业转移意向的核心配套企业落户,打造产业链集群优势,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圈。
12月1日,经过12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宁马城际铁路跨桥山路支架现浇连续梁A1节段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宁马城际铁路全线首个跨路连续梁施工完成。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必须先行。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宁马城际、宁马高速“四改八”等重大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立专班重点推进。此外,我市国省干线也在全面连通长三角。连通南京禄口机场的马濮路快速通道等一批省际“断头路”陆续打通,S205围乌路对接G235南京段、S446对接江苏S126等省际“断头路”项目加快建设……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实现快速发展,“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七纵七横”普通国省干线网基本形成,有力支撑我市融入南京都市圈。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敢于谋划、善于谋划,既要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在本区域的贯彻落实,也要紧盯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以交通引领产业协同发展。”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科长蒋涛表示,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交通运输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发展,加快交通运输“融长”步伐,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纵深推进江海联运枢纽港建设。力争到2025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45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5%以上,干线航道(四级及以上航道)达170公里以上;计划至2035年,形成“三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八纵九横多联”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
初冬时节,走进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项目建设进度每天都在刷新:恒精新能源智能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基地项目厂房框架已经建成,正在加盖房顶;顺博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仅10个月就实现首批产品下线,并集聚带动一批知名企业入驻……
一年来,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聚焦产业抓招商、聚焦项目抓开工建设、聚焦协同抓一体化发展,累计签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突破441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650亿元以上,税收超30亿元;49个强基础、补短板、促转型、增动能的重点项目纳入长三角重大项目库,其中在建项目15个、总投资313.7亿元;计划开工11个、总投资58.1亿元;储备项目23个、总投资324.1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把功能区建设成为先进智造基地、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和宁博同城化融合发展示范区。”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区域合作局负责人夏轩轩表示,新型功能区将坚持抓主抓重,在“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一体化发展上实现“三个突破”。聚焦转型升级,在推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实现“三个融合”。健全体制机制,在千方百计融入南京市江宁区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融入博望区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融入中安公司高质量发展上实现“三个融入”。深化“一改两为”,在加快作风转变、营商环境转变、为民服务理念转变上实现“三个转变”。争取到2025年,实现高端前沿产业初步集聚,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能力显著提升,招商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探索江宁—博望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经验制度,宜业宜居现代化新城初具规模。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凭借着明显的区位优势,省界毗邻地区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落户的首选之地。
11月19日上午,皓元医药马鞍山产业化基地竣工投产仪式在慈湖高新区举行。皓元医药马鞍山产业化基地由上市公司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7.8亿元,占地约8.74公顷。项目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计划可实现年产值近10亿元。马鞍山产业化基地的竣工投产,对于皓元医药进一步巩固拓展在化药合成界领先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必将为马鞍山市生物医药产业补链固链强链提供强有力支撑。
皓元医药总部位于上海,为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号召,2017年在慈湖高新区投资成立安徽皓元药业有限公司,开启了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新里程。“目前公司在慈湖高新区宁马科创园打造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和研发中心已顺利运营,产业化基地也已竣工。”安徽皓元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杰说,未来公司将始终践行“产业化、全球化、品牌化”战略,构筑具有皓元特色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致力于将上海生物医药的先进经验分享到长三角、服务于长三角,为马鞍山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