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化解百姓“急难愁盼”,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扎实推进暖民心行动,从老年助餐、便民停车、就业促进、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五个方面,聚焦群众最关切的民生“小事”,集中发力,努力把群众的“呼声”“心声”变成“掌声”“笑声”,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备菜、洗菜、切菜……经过一系列工序,中午11时,慈湖高新区慈馨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中心开始一天的营业,餐厅门口的公告栏也已写好了一周内每日的菜单,往来居民不时驻足了解。
“千张结烧肉、西红柿炒蛋、清炒芦笋、豇豆炒肉丝……你看看,每样菜都是家常菜,很适合我们老人吃呢!”家住慈湖高新区慈馨家园10栋82岁的居民郑秀兰望着菜单笑呵呵地说道。郑秀兰老人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来到慈馨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中心进行就餐,平日里老人一个人居住在小区,子女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带着蔬菜和鲜肉来看望老人一次。“平日里,做一顿饭菜,我差不多能吃一两天,吃不完的倒了又可惜,只好热热第二天再吃。”郑秀兰老人说,月初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中心开业试运营时,她感到无比开心,“终于有方便可口又便宜的餐厅了,三菜一汤,60岁老人只需10元,可算是解决了我中午吃饭的问题了,子女也放心了许多。”
作为慈湖高新区人员居住相对集中、各项设施健全的城市社区,慈馨社区的老年居民较多且集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500多位,绝大多数属于居家养老。为了最大程度解决这些老人吃饭难问题,慈湖高新区经过认真摸排调研,最终决定对慈馨家园小区一间2层门面房进行改建,并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中心厨房+集中配送+社区就餐+送餐入户”的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起了慈湖高新区第一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中心,真正解决了辖区居家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
“除了考虑老人营养需求和价格需求,我们还高度重视老年人的食品安全,做到食品留样、有源可查,让老年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慈馨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中心负责人蒋玮说。
民以食为天,慈湖高新区持续推进老年助餐暖民心行动。截至目前,慈湖高新区共新建1处社区食堂和1处老年助餐点。下一步,慈湖高新区将在慈馨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中心正常运行基础上,根据高新区其他社区和行政村的实际情况,继续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中心建设,以满足辖区更多老年人生活需求,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便民停车暖民心行动真是‘暖’了我们这些经常渡江往返和县的人,太感谢慈湖高新区了!”市民赵根兴站在江边,远远看着自己的爱车静静地停放在马和汽车轮渡有限公司的停车场里,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谈起如何渡江,赵根兴有着道不完的苦水。“由于工作需要,我经常到和县办事,虽然长江大桥通了,但办事地点离江边很近,坐船渡江更方便一些。”赵根兴说,每次开车渡江都要排起长队,等待时间长;如果不开车,则需要在江边附近寻找停车位,但是经常找不到停车位,只能无奈排队开车过去。“开车渡江难,就地停车更难,而乱停又怕有违章,真是不方便。”赵根兴说。
小车位,大民生。赵根兴的一番话道出了不少有渡江需求的马鞍山市民的出行“痛点”。
群众有所求,干部必有所应。缓解停车难成为慈湖高新区管委会的心头大事。在“暖民心”行动契机下,慈湖高新区城管部门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江边停车问题,主动作为、开拓思路,充分挖掘现有场地资源,于9月下旬与马和汽车轮渡有限公司进行沟通协商,将该公司自有的15个停车位对外开放,使得停车难题得到缓解。
在慈湖高新区,为市民提供免费停车位的地方不止一处。据了解,便民停车行动实施以来,慈湖高新区充分利用开发既有停车场,着力解决群众停车难的“烦心事”,还在燕山路与明恩路交叉处(智慧小镇)新增便民停车点,尽可能多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慈湖高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计划新增停车泊位100个,目前已完成412个,已提前完成目标任务。下一步,还将逐步开放电业路与曙光路交叉口的化工危险品专用停车场,方便市民出行,消除出行隐患,提升城市面貌。
“能这么快找到心仪的工作,真是没想到。”家住慈湖高新区慈馨家园的张女士开心地说。前不久,在慈馨社区办理事务的张女士,看到社区大门处张贴着两张海报,上面写着“社区周边三公里,好工作就在家门口”的字样,正愁没工作的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了海报上的二维码,录入信息后,很快就被推荐给了一家企业,并顺利上岗。
张女士扫的二维码是“社区快聘”小程序,通过这个小程序,有求职需求的市民,只要在家门口扫一扫,将个人求职信息录入,系统便可以将最新的、相匹配的职位推荐给市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促进行动开展以来,慈湖高新区聚力打好“招工牌”,精准对接就业用工需求,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推广“社区快聘”微信小程序,为劳动者、企业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同时,引导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企业入驻平台,发布岗位需求,并指导居民注册使用,了解就业政策、求职招聘等信息,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帮助居民就近就业,解决企业“招工难”,居民“就业难”。
为高质量推进“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落地见效,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慈湖高新区还兜底帮扶,及时对接区内相关企业和单位的用工信息,适时开发公益性、临时性专项、见习等岗位,让有就业意愿的重点群体能充分享受相关政策,找到满意的工作。创新举办“2+N”特色招聘会,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高质量就业。
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先后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临时性专项岗位100个、见习岗位232个、短期见习岗位20个;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1人;创建三公里就业充分社区1个,达到全区50%“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举办“2+N”特色线下招聘会38场,服务企业1083户次,达成就业意向1325人次;培训技能人才1216人。
“小宝,你想不想一起去玩呀!”11月25日上午,花山区塘西街道金安佳苑幼儿园大门口处,一名幼儿正在家长的怀抱里看着园内做游戏的小朋友们。
“我家大女儿在这里上中班,送她上学的时候,我也会带着小儿子在这里多逗留一会儿,让他渐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家长邓慧说,小儿子今年两岁多,但是在家里的生活作息时间不稳定,前段时间和大女儿老师聊天时得知,幼儿园将在明年春季开办0—3岁幼儿托育班,她果断给小儿子报了名。“我家就住在绿洲茗苑,早上将两个孩子同时送到幼儿园上学,真是省心省事,太好了。”邓慧说。
在如今的“三孩”政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市托幼发展水平,更好地实现幼有所育,今年6月份,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联合制定了《马鞍山市安心托幼行动方案》,“安心托幼行动”也被纳入我市10项暖民心行动之列,备受关注。
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是政府要时刻放在心上的大事。慈湖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以企业工厂为主,居民区较少,因此辖区内一直未配备幼儿园。为切实解决区内家长“托育难”问题,慈湖高新区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充分摸底调研和宣传,积极联系协调花山区进行资源共享,最终确定花山区塘西街道金安佳苑幼儿园作为辖区幼儿托育点位。目前,慈湖高新区已新增幼儿托位16个。
“托育班开班后,我们每天还会根据孩子们的教育需求,制定出不同的活动计划,比如,绘本故事、益智活动、户外运动、美术等几大类,确保孩子们每天的活动不重样。”金安佳苑幼儿园园长朱荣说。
初冬午间,阳光铺洒大地暖洋洋,户外锻炼的市民心情舒畅。“这些新更换的健身器材太好了,用着很舒服,而且牢固,让我们很放心。”正在慈馨家园锻炼身体的李朝英高兴地说。
太空漫步机、平步机、太极推揉器、单杠……以深蓝和碧绿为主色调,点缀活泼的橙色,兼具力量型和有氧型的一整套新国标健身器材分布在慈馨家园的小广场上,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运动体验感。慈湖高新区慈馨社区综合文化专管员张瑞昕说,该小区原有的公共健身器材建设年代已久,器材老旧并出现破损情况,多次进行维修。前段时间,在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的大力支持下,慈馨社区对该健身点的健身器材全部进行了更换,还新增了一个棋牌桌,翻新后的健身点位安排专人定期养护、检修,保障使用安全。“慈馨家园居住的老年人多,他们常常带着孙子到广场上晒太阳、拉家常、锻炼身体,除了这小广场,我们还在9栋南面凉亭处建了6处健身设施,方便市民锻炼健身。”张瑞昕说。
生命在于运动,快乐源于健康。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年以来,慈湖高新区积极开展“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重点围绕群众关切的健身设施配备、科学健身指导和健身氛围营造,建设和改善健身设施,让快乐健身融入群众生活,让群众畅享健康生活。
围绕目标需求,慈湖高新区持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对已配备健身设施的住宅小区,进行全面检修补配;对未配备健身设施的行政村,按照群众需求配备;对行政村健身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构建“15分钟健身圈”。截至目前,已完成1个居民小区健身器材新建工作,完成2个行政村健身器材维修升级改造。
快乐健身,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必不可少。为了让快乐健身融入生活、成为常态、全民享有,慈湖高新区还积极举办群众喜爱、贴近生活的体育赛事,开展体育项目培训等。目前,已开展体育项目培训120人次,举办体育赛事10次,参加体育赛事人员达7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