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最大粮仓”迎来了丰收季。阳江镇胜利圩万亩水稻开镰收割,稻田里,稻浪翻滚,收割机来回穿梭,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在阳江镇胜利圩高标准农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大地犹如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多台联合收割机穿梭其中,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稻穗被源源不断“收入囊中”。
种植大户徐建华今年种植了3400多亩水稻,品种主要为南梗46和糯稻。他告诉《今日高淳》,受地理位置和天气影响,所以今年水稻成熟和收割时间较我区其他区域晚20多天。
徐建华表示,今夏持续高温干旱,但由于当地灌溉泵站、沟渠等高标准农田基础配套设备完善,旱情被及时缓解。预计今年水稻亩产将达1100斤,基本与去年持平,且今年稻米价格上涨,每亩比去年增收近百元。
“趁着天晴,我们会尽快收割。今年水稻的效益很不错,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徐建华说。
眼前一望无际的稻田,3年前还是连片的蟹塘。胜利圩是偏碱性的湖滩淤泥土,不适宜养蟹,养出的螃蟹品质、规格都不理想。2020年,胜利圩因当涂县石桥南圩决堤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洪水过后,我区果断调整产业方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灌溉泵站10座,开挖疏浚沟渠29.607公里,建成下田涵洞105座、放水口243座,平整土地1.4万亩等。同时将1.47万亩土地集中流转,精准引入徐建华等4家经营主体,成为南京“最大粮仓”。
一部分当年的螃蟹养殖户也加入到水稻种植、收割、运输等工作中来,收入也有所增加。江苏淳晟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红兵原先在胜利圩养殖螃蟹,胜利圩改成良田后,他转而从事粮食运输,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近年来,我区通过土地流转,将闲置、抛荒的土地流转出去,不仅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接下来,我区将因地制宜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设施提升,推进“种、管、储、加、销”等技术集成,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