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带着一口浓重的外地口音,他是詹家镇许多人都熟知的农民专家——王正伟。15岁到25岁,他在工地上打拼; 25岁到35岁,他转战蔬菜批发生意,35岁时的他看好龙游的创业环境,在第二故乡办起了家庭农场。如今,农场已走过了10余年,他的儿子王虎也加入队伍,成为“农二代”。
“间距不要种得太密了。”“尽量打包得快一点,中午之前要发货。”近日,在王正伟的家庭农场里,一部分工人在田里俯身种植莴笋,另一部分工人在抓紧包装清晨刚收割下的玉米、青菜等,不远处又有工人修补着大棚……而王正伟则骑着一辆电瓶车,穿梭在这些田地中,整个农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他来安排。放眼望去,虽已入冬,但田地上的翠绿依旧生机勃勃。
“干农业的人是不是都看起来有点愁眉苦脸,但我觉得很开心,每天乐呵呵的。”近日,王正伟申请了农业“双强”项目,获得200万元的补贴,现在他已将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智慧大棚的建设中去。
现在种菜,手机一点,浇水、施肥等环节便实现全自动。农业技术的日新月异,让农业人也越来越有奔头了。十年前,王正伟的农场是165亩,现在扩大到了350亩,但员工人数还和十年前一样。“我就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农场现在会这么好。”王正伟感慨道。
2010年,做了十年蔬菜批发生意的他,发现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菜篮子”也关系着人们的健康,为让更多人能吃上放心的蔬菜,他决定创办自己的家庭农场。也因长期在溪口那边的龙南山区收菜,在菜农的介绍下,他来到了龙游。
由于前期经验不足,再加上自然灾害,刚开始的两年时间,他如履薄冰,负债累累。
但王正伟并没有因此气馁,在家人朋友以及员工们的支持下,他从头开始,扎进地里,寻求各种农业专家的帮忙,在许多利好的农业政策扶助下,终于慢慢地走上了正轨。“这十年来,就是一年比一年好,要我想有什么困难还真是想不出来。”
尤其是近两年,儿子王虎的加入,更让王正伟多了一个得力帮手。“现在基本上都是我在管,和市农科院专家对接的问题,也基本上都是我上。”眼前这个和王正伟给人有着相似感觉的大小伙子王虎,介绍着面前的实验田。
“中国强,农业必须要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新征程上的“三农”工作作出新部署,将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换挡提速。这对像王正伟这样的农场主来说,又是一注有力的“强心剂”。
“其实,我也没有一定要他做农业,但孩子自己喜欢,这也挺好。”王正伟说,自己是小学学历,以前种田有力气就行了,但现在不一样了,没有知识的人种不好田。大学毕业的儿子,回到了农场,许多农科院的专家就主动找上门了,既为农场提供了技术保证,又能让消费者们更放心。“下一个十年,我希望能和儿子一起,种人们满意的健康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