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振兴发展,青年要先行。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了“157”总体战略部署,为全市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达州共青团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深入实施“青春引航”“青春建功”“青春聚力”“青春护航”“青春文明”五大品牌行动,用实际行动扛起汇聚青春之力、助力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青”字品牌工程在巴渠大地、在达州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的新征程中迸发出澎湃的青春力量。
17万青年志愿者
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力军
近年来,共青团达州市委在青年志愿队伍建设、品牌项目培育、激励机制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推进我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青年志愿者们一次次的志愿服务,聚光成炬,照亮着奉献之路,缤纷着志愿生活,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一抹靓丽的青春色彩。
加强平台建设,壮大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依托“志愿四川”网络平台,开展青年志愿者项目发布、服务时长记录等日常事务管理,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异地接续。通过鼓励全市团员青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在职青年干部职工注册成为志愿者,基本实现全市青年注册全覆盖。积极对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心),严格规范志愿服务项目发布,确保志愿服务项目符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吸引更多青年注册成为志愿者。据统计,全市在册青年志愿者共计17万人,发布青年志愿者项目3765个。
丰富服务项目,最大限度服务群众需求。志愿服务项目的号令一经吹响,青春的光芒就有了方向。达州各级团组织着力丰富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线下服务阵地,将社区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主场景,重点围绕社区疫情防控、安全宜居、法治宣传等公共需求,聚焦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精准对接服务需求,打造“社区青春行动”“爱在社区”“爱在旅途”“靓在乡村”“守护生命”“迷途导航”“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项目,有效助力基层治理。全市30余万人次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四川”平台报名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为基层善治汇聚青春力量。
落实激励措施,激发青年志愿服务热情。《达州市青年志愿服务改革工作方案》和《达州市青年志愿者激励办法(试行)》相继印发,对星级志愿者认证、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和激励、保障支持等措施进行了系统规定。依据“志愿四川”平台记录的志愿服务时长,将达州青年志愿者分级评定为一至五星级青年志愿者,并享受相应选先评优、爱心礼遇,文体服务、个人保障等优惠政策,创新推出优惠观影、优惠景区门票等礼遇活动,改变爱心“单向流动”,实现正能量“双向循环”,最大程度撬动全市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热情,让全市青年志愿者更加坚定了做新风尚的示范者、引领者的决心和信心,全力助推青年志愿服务常态长效。
“五大青创”行动
助力达州青年成功创业
创新改变未来,创业点亮人生。自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共青团达州市委瞄定“建设创新创业中心”目标,着力实施“五大青创”行动,让创业青年轻松上阵,结伴同行,切实激发全市广大青年创业激情。
“青创赛”,发掘优质创业项目。坚持“大赛引领+跟踪培育”模式,连续举办九届“创青春”达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经不断完善,大赛已成为资源整合能力强、政策支撑体系广、培育孵化效果好,具有深厚青年基础和青年情怀的品牌赛事。据统计,9年来,参赛项目近1000个,参赛青年3000余人,发放创业奖金150余万元,成功孵化“优泊天下停车物联网”等优质项目21个,直接或间接带动青年创新创业近2万人次。
“青创贷”,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坚持“贷款扶持+结对辅导”模式,每年分批次实施“青创计划”,向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提供不超过10万元免息、免抵押、免担保创业贷款,并依托共青团青年创业服务工作站为其配备“一对一”创业导师,常态化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信息沟通等全方位服务,让创业青年安心创业、踏实创业。据统计,自项目启动以来,已累计向57名创业青年发放510万元,储备市级创业导师137人。
“青创课”,提升青年创业能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培训模式,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举办创业培训、电商培训、创业沙龙40余期,培训创业青年2800余人次;实施“乡村伙伴计划”青年先锋人才培育项目、“领头雁”涉农创业青年网络培训计划和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为5000余人次返乡创业青年提供乡村旅游、种植养殖、经营管理、品牌营销、农村电商等课程500余节,极大提升了返乡青年产业生产技能,增强了创业能力。
“青创群”,聚合共同发展优势。坚持“自主创造+抱团发展”模式,组建市、县两级青年企业家协会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联盟,吸纳会员762人,在全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创业组织网络,青年在创业征程中组织感和获得感愈来愈高。同时,联合重庆万州、开州团委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青年创业联盟”,初步在三地构建起资源共享、项目共推、人才共育的合作机制。
“青创家”,强化引领服务水平。坚持“园区+俱乐部+基地”模式,在达州高新区挂牌建成1个市级青年创新创业园区,规范完善市内2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整合打造7个县(市、区)青年创新创业园区,新建通川区鸿顺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州盈景工艺品有限公司等N个返乡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全市形成了“1+2+7+N”的青年创业孵化网络。据统计,500余名创业青年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平台,成功孵化创业项目100余个。
“童伴计划”
给留守儿童温暖的童年
为切实打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最后一公里”,共青团达州市委全面开展“童伴计划”,采取“扩面+提质+增效”三步走方式,逐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运行。
坚定“扩面”策略。通过看实况、多比较、算数据,把每个“童伴之家”选址在使用面积大、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路程时间短的最优位置。“童伴妈妈”优中选优,招募信息覆盖到每个村组,由各村组向上推荐,再经团委面试、人社部门核查确定最终人选。搭建纵向包括县乡村的三级联动机制,横向涵盖民政、司法、检察、教育、妇联等职能部门的协同机制,全面搭建亲情联系群组,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目前,全市已建成“童伴之家”222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每个点位配备1名“童伴妈妈”,辐射留守儿童5万余人次。
实施“提质”工程。通过“盘活资源+社会捐助”,整合130余处闲置村小学、村(社区)图书室、科普室等场所,吸引200余名公益人士125万余元(含物资)爱心捐助,全面建成有桌椅、有书籍、有玩具、有电脑的“童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等阵地资源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益智角”。构建起了以“童伴计划”为核心,包括暖冬行动、七彩假期、周末课堂、夏(冬)令营、青春社区行动等专业化服务品牌。
鲜明“增效”导向。坚持应建尽建,在实现乡镇级片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童伴之家”逐步向有条件的村级片区(中心村)延伸,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覆盖面。按照精细化、扁平化管理,建立全市“童伴妈妈”工作群,实现基层动态即时掌握、基层建议及时听取、各地经验随时共享。充分发挥先进示范作用,评选“最美童伴妈妈”,大力表扬宣传,激励认真履职。放大社会关注,目前全市已有134个“童伴之家”实现结对共建,更多社会力量不断参与进来。
“童伴计划”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手臂作用,反映出达州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留住了孩子们的童心、聚拢了社会的爱心、赢得了百姓的放心。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共青团达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将吹响达州青年在新征程上的奋斗号角。“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达州共青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定信念,务实担当,勇毅前行,筑梦青春赛道,跑出最好成绩,在巴渠大地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