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悦食博,醉美淮安。11月10日至13日,第五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暨首届金秋经贸洽谈会如约而至。
5年来,从江苏首个“国字号”食品博览会到重点打造的全省综合性重大开放平台,食博会不仅成为促进淮安食品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成为链接省内外、国内外食品产业和美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说,近年来,淮安以食为媒,依托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千亿级食品产业优势,持续放大食博会品牌效应,精心书写绿色发展文章,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为“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架起一座美食桥。
秋冬时节,走进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的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项目现场,只见吊车、挖掘机等大型设备运转不停,工作人员紧张有序施工;机器轰鸣声、金属敲击声不绝于耳。这个计划总投资70亿元的食品产业园项目,是淮安依托食博会招大引强的一大成果。项目全部建成后,预期效益年产值达150亿元,将有效促进淮安绿色食品、物流仓储等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由参展商变为投资商,带动食品产业项目集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食博会打开了一扇了解淮安的“窗”,同时让淮安敲开了一个又一个全球知名企业之“门”。食博会持续擦亮淮安城市品牌,越来越多知名企业通过这个平台,走进淮安、投资淮安。前四届食博会共吸引近1700家境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参展,累计签约项目163个、总投资1307亿元。
“国内外食品龙头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信息,很快成为促进淮安本土企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作为淮安食品产业的代表之一,旺旺集团首席营运官蔡旺家说。
以食博会为载体,淮安得以借鉴国内外食品产业发展先进理念,共享食品产业前沿技术、信息商机,从而激发淮安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1—6月,淮安绿色食品产业规上企业已达218户,实现销售324.4亿元,占全市21.6%,同比增长5.9%。
消费市场同样因“食”而动。2018年起,食博会每年吸引数千名中外客商来淮考察调研、经贸洽谈、投资兴业,同时吸引数万名观众观展、采购。
“食博会吸引了一大批世界五百强食品企业,云集海内外各大专业供应商、采购商,非常有利于我们公司产品的推广。”第三届食博会期间,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本部长野村博继续给食博会打出“高分”。同一时间,在另一个展馆内,江苏鼎丰米业有限公司顺利签下2000吨大米销售协议。“没有食博会这个对接平台,我们很难有这样的大客户。”鼎丰米业公司董事长朱德敏说。
去年,淮安成为中国第五个跻身“世界美食之都”行列的城市,本届食博会是淮安入选“世界美食之都”后举办的首届。为将这一对外展示名片转变成富民强市产业的“加速器”,今年以来,淮安全力打造幸福满淮·安心消费品牌,十城百场万企联动,撬动百亿消费潜力。今年1—9月,全市限上餐饮企业营业额增幅位列全省第三。
作为今年的重头戏,第五届食博会参展企业超300家,其中包括亿滋、益海嘉里、嘉吉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首农、正大、国联水产、海天等众多国内知名食品企业。
从来淮参展到来淮投资,食博会是窗口,营商环境是根本。聚焦项目落地、建设的关键堵点、痛点,近年来淮安全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助力一批批食品产业项目跑出“加速度”。
位于淮安市淮阴区的百胜中国苏北供应链支持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目前已建成运营。该项目不仅是淮安以食博会为桥梁引进的重点食品产业项目,更是百胜中国在长江以北的首个自建投资项目。
百胜中国选择淮安,营商环境是重要因素。“一天半时间连发5张证,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企业省事省时更省心。”回想项目审批之初的情景,百胜中国苏北供应链支持中心负责人记忆犹新。
针对重特大食品产业项目,淮安专门开辟优先审批通道,开展工程建设项目“543”审批提速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专项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压减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此外,淮安在全省率先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352个环境管控单元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环境影响报告书类、报告表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分别由法定的60个、30个工作日缩短为29个、9个工作日。
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淮安营商环境,让更多的食品企业选择落户淮安。以旺旺集团为例,自2004年落户淮安以来,先后7次追加投资,年产值从3909万元跃升至10亿元。
新起点,再起航。淮安市市长史志军表示,淮安将进一步擦亮“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和视野,谋划推动城市高质量跨越发展,通过食博会这一扩大开放、深化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迈向中高端,真正将食品产业打造成支撑带动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主导产业。